秋天的诗意和浪漫

在一年四季中,相对于春天的清新和靓丽,夏天的热烈和奔放,我觉得秋天是最富有诗意和浪漫的。抛开具体的时令物象不说,单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与秋天有关的词句,仔细体味,浓浓的诗意和浪漫便会涌上心头。

比如秋波,原本是明净清澈的湖水在秋风中,清波荡漾,泛起阵阵涟漪,不知怎么被拿来暗喻女性饱含深情的眼睛。

据《晋书·谢鲲传》记载,古代有一位名叫谢鲲的人,邻家有位姓高的姑娘,长得特别漂亮。一天谢鲲去邻家,高姑娘正在织布,怒其无礼,随手把手中织布的梭子抛出,击打谢鲲,打坏了谢鲲两颗门牙。后来,宋代苏轼在他的《百步洪》诗中,把这个典故化成两句诗:“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指谢鲲)欲语防飞梭”一句。“秋波”从此被后人用来形容女性清如秋水的眼睛。后世依此形容女性明眸顾盼传情的诗句更是多不枚举。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写给小周后的两句诗“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其实,不论有没有这个典故,单是想想女性一双明眸如秋水流波,清澈荡漾般顾盼传情的那种情态,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更加不由得佩服传统文化以秋波比喻女性真情流露的恰到好处。

还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话是从《诗经》演变而来的。原句是“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古代以秋代指季节,“三秋”其实是九个月,后来慢慢演化,“三秋”代指“三年”,表达时间很长的感情色彩。其中的“三”也不是个定数,在古汉语中,“三”不是数字概念,而是“多”的意思,诸如“三思而后行”“冰冻三尺”“垂涎三尺”等等。但是,不管是三个季度,还是三个年头,一年四季,古人表达一日不见的思念程度,为什么不选春,不选夏,也不选冬,偏偏就用秋呢?而且,这“三秋”一出,两个有情人相思而不得相见,相念而难以相聚那种隔空无奈、缱绻缠绵的思念之情立刻跃然纸上,那种离愁别恨的情感之美,让每一位读者为之动容。这难道不是独有的一种诗意和浪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是我最喜欢的与秋天有关的诗句。我想,知道这两句诗的人应该没有几个去过滕王阁,但是对落日余晖、晚霞似火、野鹜低飞的自然景象,特别是秋高天远、水天相接的浩淼气象应该不会陌生,即便是没有一点对自然景色的生命体验,只要是一个认知功能健全的人,稍微展开一下想象,大诗人王勃描绘的秋水长天这种空阔辽远、意象丰满的景象也会立即浮现在脑际,给人带来美的愉悦。滕王阁所在的湖光天色一年四季都存在着,但是只有秋天的湖光才那么清阔无边,天色才会那么高远无际,它们在遥远的地方浑然相接,共融一色,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被大文学家王勃发现了。与其说是王勃成就了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不如说是秋水给这个千古名句描绘的景色增添了无穷的韵味。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叶飘零也是秋天的一种美。霜降前后,秋风乍起,落叶飘零,有天女散花之态,却无天女散花之喜。看见落叶,羁旅之人顿生思乡之情,离别之人慨叹聚散无常,落魄之人更加感到失意怅然。人不能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不如意十有八九,面对落叶,愁绪得到慰藉,离情有所寄托,身处逆境的幽怨似乎也因为纷纷的落叶有了共情的对象而得到排解。落叶让我们对生活乃至生命有所思考、有所顿悟,这便是落叶之美。

秋天的诗意和浪漫远不止于此。空山新雨、晴空一鹤、层林尽染、红叶漫山、橙黄橘绿,秋天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风一雨都是诗意的呈现,浪漫的表达。

秋天来了,让我们走进秋天,拥抱秋天,感受秋天。在秋天的山水田园、柳岸河堤、清风落叶中,寻找隐藏在琐碎与平凡背后的诗意和浪漫,思考四季轮回、草木荣枯的生命密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