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看着满柜子的衣服,却找不到自己想穿的。这时候脑子就想着去买买买来填补“没有衣服”的空虚感。在这个恶性循环下,衣柜的衣服只会越塞越多。今年的春节我决定来一场衣服大扫除,也当做是实践简单生活的开始。
我把衣服分成三类:
1. 一整年没有碰过的衣服;
2. 已经在穿,但只是凑合穿着、和自己风格不符;
3. 穿的次数多且很喜欢。
就这样,自己很快的筛选出二十多件不需要的衣服。
那些衣服都非常整洁,有些甚至只穿了一两次。我在寻找杭州比较靠谱能捐衣服的地方。大型服装连锁店如H&M、UNIQLO都有旧衣回收计划,而京东也曾有上门回收衣服的活动。很可惜,这些渠道不是已经过期,就是只能够回收他们自己品牌的衣服,或者被媒体发现那些衣服最后和垃圾一样运到堆填区。 “闲鱼”APP 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把有品牌的衣服卖掉,但是每天都要管理帖子,耗时很长。
我想了一会,决定带着那些非常新的“旧衣服”从杭州飞行1300多公里回到香港,捐到我家附近的卖物中心。
经过半天漫长的飞行旅程,大家一回家可能就躺到软软的沙发上。但我第一件事就是到我的房间,看看我妈给我买了什么。我妈有趣的点是她喜欢把一些打折的,人家送的东西都塞到我房间给我带回杭州,有时候让我受不了。我特别喜欢简单的生活,看着一堆不合用的小东西摆在房间会让我很抓狂。
房间的书桌上有一堆茶包和护肤品试用装;衣柜有几件新衣服,但是完全不符合我的穿衣风格:衣前有一个大卡通公仔的卫衣,一件鲜粉红色的衬衫等(我妈还以为我是八岁小孩)。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和家人说了很多遍不要给自己买衣服,但回家还是会看到几件不合适的衣服默默的挂在衣柜里,太让人无奈了。
以前的我还会凑合穿着。可是现在出来工作,我每年再三提醒我妈不要看到便宜的衣服就买。这次为表我的决心,我把我妈带上,把我的旧衣服,和她给我买的衣服送到家附近的救世军慈善卖物中心(救世军是一个以基督教的国际性慈善公益组织)。她当然万分不愿意,觉得衣服挺好的。但不合适就是不合适,我希望通过这一次让她理解,不要随便买不合用的东西了。
我家在屯门区,朴实、安静、有山有水,和大家来香港旅游看到热闹的旺角、尖沙咀完全不一样。卖物中心距离我家十五分钟的车程,就在我的中学附近,所以特别有亲切感。
这个卖物中心让我放心的地方是他们会把合适的回收物消毒,然后用相宜的价格售卖,收入用来补助租金,员工薪水,剩下的会拨款到救世军基金,帮助社区。
推门进去一大片柠檬黄色的墙,橱窗从右到左是排列有序的陶瓷餐具、衣服 鞋子、玩具。 。 。非常的明亮,干净,有活力。店里大部分顾客看似是家庭主妇,她们在专心的淘宝合适东西。店里左上方是收银处和回收室。我前面的小伙子带来了一箱游戏光碟;而刚刚离开的一对夫妻,送来了全新的家居用品。接着我和妈妈把衣服交给员工。
我希望那些只穿一两次、有些甚至带着标签的衣服们将找到一个更适合它们的家,有第二次生命。但怎么说,“舍弃”的行为就像是谈一场不负责任的恋爱:我先把它拿到手,然后因为自己不喜欢不需要而抛弃。与其说“抛弃”,有更多人会用“断舍离”这个词来美化了“舍弃”的行为,减少抛弃不需要物品的内疚感。但“断舍离”包含的不仅是断绝、舍弃、离开,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行为以后生活态度的改变:为自己以后每一个购买的行为负责。要减少“舍弃”,我在学习坚守买东西的三个原则:买最合适的,最喜欢的,最耐看的。
不知道大家环顾房间,有没有一些不需要的、崭新的东西,可以把他们送走赋予“第二生命”呢?对于已经破旧、烂掉的东西,就直接丢掉或者回收吧,不要给处理旧物人员增加负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