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对我说:一开始工资只有4000,月光。后来想有5000就好了,就会有结余了,后来发现还是不够花,就想能有6000就好了... ... 后来发现多少都不够花。
我相信很多人遇到过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对钱没有掌控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自己的工资处理方式做过几次试验:
主要分两种:1.先花后存——结余入账 2.先存后花——就花计划内的钱。
这中间又穿插着各种账户的切换,实则是很乱的,就是理到最后你还是不清楚自己的钱归于何处。举个栗子:
我手上有银行卡,支付宝和微信三类账户。虽然知道无论钱在哪个账户最后都是我的,但那种我知道我还有点钱但不知道有多少,猛然看到支付宝就剩200时,一头雾水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找出自己喜欢的储蓄方式。
两个月实验后,我的方法是:先存后花+账户清晰的方式
何谓先存后花?
每个月发下工资后,先按照储蓄和花费的情况进行比例分配,将心中想存下的金额和固定花费放入对应账户。
何谓账户清晰?
分析自己所持有的账户特点,固定账户放固定存款。例如:某银行卡放固定存款,支付宝放次月支出等。
先存后花:每个月发了工资就先做好预算,将下个月要花的钱算出来,算法如下:
房租水电+吃饭出行+将会支出的费用(比如下个月有朋友过生日)+灵活取用金(每月总有几天想要潇洒的日子)
账户清晰:结合自身及账户特点进行工资分配。
1.支付宝:短期操作,流动性强。目前我提现额度还没到,属免费阶段,且余额宝有少许收益。
2.微信支付:流动性强,提现收费
3.银行卡:流动性尚可,利率低,消费欲<支付宝/微信
4.现金:随时取用,带太多会没安全感,花钱时最容易触动“不能再花钱机关”的货币。
银行卡1:工资的30%。存放每个月的固定存款,还有每个月的结余。不管干啥我都不取出来,存三个月就会感觉到喜悦了。
银行卡2:500元,灵活消费,就是如果哪个月突然要干点啥,属于非固定支出的,就从这个卡取
支付宝1:存放当月的固定支出
支付宝2:(因为我以前用我妈注册支付宝,所以我有两个),存放下个月的固定支出
微信:平时会有些转账之类的,不想体现,就放着用
解释:也许你会觉得这也好几个账户怪乱的,但仔细看就会发现除了支付宝账户1属于流动性特别强,其余账户基本进出不大。所以每个月你只要盯准支付宝1的账单信息就可以啦。而且到了月末会非常清楚自己的结余情况。而之所以要配置银行卡2也是符合我情况——进行下月预算时,不一定能完全准确估算,但如果缺钱了都从银行卡1取出,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银行卡1失去“固定存款”的约束。
这样配置带来的改变是什么?
首先,有了雷打不动的固定存款卡后,就有了积累,心里也踏实很多。
其次,由于要提前做预算,所以对自己大致的消费情况有初步的预判,好处就是会在消费时更加理性,毕竟家里会堆积那么多东西也是跟盲目消费有关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总会提前将一个月的固定消费准备好,生活就比较踏实,心里比较有底的那种感觉特别好,正所谓缓解焦虑的一剂良药(个人感受)。
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1.大多数人发工资的时间都不是月初,这会导致资金出现时间重叠的情况,你可能会产生这个月我好有钱的感觉,但到了下个月初就莫名捉襟见肘。所以账户的清晰切换很重要。以4月10号为例。4月10号发工资日时,还属于月初,此时要做的是规划5月固定消费,定存金额,灵活金金额。而固定支出通常是存在支付宝里的,那就会和4月的固定支出重合,钱用起来就会乱了。所以有两个支付宝太棒啦,一个放本月一个放下月,而从本月10号到本月30号的20天里,顺便捋一下余额宝收益(o(╯□╰)o虽然不多)
2.在做规划时,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包括工资、消费习惯、人情往来等等。同时给自己一点空间,假如你算出来固定支出是2700,那就可以再加个300的本月灵活取用金。不然很容易出现每个月都超额,信心会下降的厉害。
3.记账,一定要记账!虽然有规划,但是数据才是反应规划是否合理的证据。推荐随手记或者有趣的模拟城市。同时,记得对数据进行分析。
4.如果出现超额,也不要太苛刻自己。像吃饭什么的,还是要以营养健康为先,如何正确的开源节流是需要我们多方体验的。
5.在使用记账app时,提前设置好记账样板有助于我们节约时间。
到达一定程度,可以考虑开始买一些理财产品了,或者现在拿出一点点开始也行。这是后话以后再谈。
在工资配置这方面,我也才刚开始,整理出来的这个方法也在试行阶段,目前试行3个月,效果渐好,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欢迎一起分享哦~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