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常觉得一个人的气度,就是看他遇不平之事的态度,愤懑,抱怨之词,谁人都会,能看尽人间真谛,却又不悲凉,绝望,豁达处世,才有君子之风。毫无疑问,苏轼就是这么一个人。
政治生涯中,因为直抒胸臆,一再被贬,半生漂泊,却从未沦为一个愤青,书写着忧思,愁苦,相反,他留给世界的都是美好。任杭州知州,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筑堤,在儋州兴办学堂,培养出第一个乡贡。而他自己所承受的,是丧妻,是失子,是报国无门的遗憾,是无人理解的孤独。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一.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
苏轼很小的时候就读《庄子》,学习老庄之学,21岁,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参加科举考试,苏轼洋洋洒洒写出了《刑赏忠厚之至论》,当时负责主考的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所答,为避嫌只给了第二。
后来欧阳修知道才华满腹的屈居第二的考生,是苏轼,而一同赶考的弟弟也同中进士,两人,一人21岁,一人19岁,使得他们名噪京师,一时间传遍京师。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在整个宋朝的历史中,只有41人成功通过,而在三百年间,第三等的只有苏轼一人,被称赞为“百年第一”。
眉州出三苏,草木为之枯。他们调侃道三苏的才情,把整个眉州地区的灵气都给吸光了。
春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苏轼得了百年第一,也有了国士的待遇,被朝廷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受儒家文化影响,当时的读书人都以学而优则仕,才情志高的苏轼也许想不到,他的人生会以另一种方式进行。
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时间旅馆的行人,归期未知,也不知去往何处,终其一生,在时间无涯的河流中起伏。
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是老师王方的爱女,因两人不约而同为一汪碧池取名“唤鱼池”,传为佳话,王弗饱读诗书,且进退有度,知书达理,夫妻二人情深意笃。相传苏轼赴任时,王弗给他写了三句话,大意是天下有贼,言多必失,君子之交淡如水。聪慧如王弗,不忘时刻提点。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琴瑟和鸣十一余载,王弗便溘然长逝,著名的江城子亦是悼念亡妻。次年,苏洵也病故了。
丧妻之痛,丧父之苦,就连仕途也万分不顺。公元1067年,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而一向坦率的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得罪了新党,被外调京师,就任湖州知州时,写了一封《湖州谢表》,因为过于个人色彩,被新党抓住辫子,说苏轼包藏祸心,妄自尊大,受牵连者达数十人,成为了北宋历史上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让那些本就看苏轼不爽的新党看到了机会,决意置苏轼于死地,王安石的“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得以让苏轼从轻发落,被贬黄州。《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做于此。
世间万事,不过一场虚幻的大梦,人生又能经得起几度秋天的凉意呢?
三.占得人间一味愚
苏轼中年以后,在自己的书画上题写:占得人间一味愚。在侍妾朝云生下孩子之后,写《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道家说:和其光,同其尘。光芒太甚的人,要么灼伤别人,要么伤害自己。收敛光芒,混同于尘迹,才是保全之策。
在司马光就任宰相后,打压新党,苏轼从新得到启用,然而颇有风骨的苏轼认为这样做与之前无异,上前谏议,得罪了旧党,又遭诬告与陷害。62岁,流放海南。据说在当时,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当地州守为苏轼建了一座房子,苏轼取名为“载酒堂”。许多人不远千里,来到儋州跟苏轼学习。在苏轼北归不久,这里就考出了第一个乡贡,当地人们常说“东坡不幸海南幸”。而苏轼还曾和儿子写信说,海南的美味是真的狠多,不要让朝廷里的大臣知道,不然都争着过来。
韶华白首,不过转瞬。苏轼一生大起大落,但仍不改其本质,乐观豁达,众多词作流传千古。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作人应如苏东坡。
����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