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旅行的习惯一个是随性,一个就是不爱凑热闹。
随性是指计划虽然也会大概做一下,攻略也会大概看一下,但总的来说是看心情和实际的节奏随性安排,让自己舒服最重要,因此也时常会有一些计划之外的意外收获。
不爱凑热闹是指如果一个景点人暴多,我一定是放弃的,对于必须打卡的景点也是特别小心地选了又选,不会都去,去最心仪的到此一游即可。景点这东西,成为景点之后就会有一种鸡肋的感觉,不去心欠欠,去了体验未必如当初它还不是热门景点时那么好。
所以澳门之行,该去的能去的,人不多的去看看,总归是不错的见识。
但我更喜欢看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更生活化,更不一样的细节之处,努力在旅行中去发现这种不同,景点和风景是可以从照片图片去领略的,但人文风土人情只有亲身感受了,才会有体会的。
所以我的旅行更多的是属于意识流的旅行,旅行结束就算觉得好也没法写出详细完整的攻略给别人参考。
但不管哪一种旅游方式,体验过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游的一部分,都是独一无二的收获。
说说这次澳门游的小体会吧。
一、素质
1,一天晚上在炮台山公园里坐着乘凉,游客不多,很宁静惬意。夜色中只有几个应该是住附近的老太太来锻炼。这时有个女人牵着一只狗来散步,在离我们不远处,狗狗小便了,在一个水沟旁。狗狗小便完,不知道为何女主人就开始打它屁股嘴里说着粤语教育它,再然后女主人用手上的矿泉水倒出来去冲掉刚才狗狗拉的尿。
儿子看到后感慨地和我说:"妈妈,我觉得澳门应该是一个很适合居住的地方。"
我问:"为什么呀?"
儿子回答就是因刚刚看见女主人冲狗狗小便的动作,他觉得太文明了。
对的,这只是一个小动作,可是在孩子心中也能区分好与坏。平时我们所见的狗主人,别说狗狗尿尿了,狗狗粪便也经常不顺手带走的大有人在。
夜色中看见的澳门女人,并没有任何人监督她,她还是很自觉地做了一个文明人。
2,路上不知道看见哪个学校的学生,校服是白色的短袖衬衣,白色的裤子,一身白。
白色很清爽,很好看,但是作为校服,还一身白,非常考验孩子爱干净程度。
我特意仔细看每个孩子的衣服,胸前、裤子没有一点污渍,而且都很整洁,平整。男孩子还会系上黑色的皮带,很帅气。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全白能维持得那么整洁一新?
我顺便也特意让儿子看看学学。平时给他穿白色是最怕他弄脏的。
二,路
澳门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地名(站名)印象深刻,有奇怪的地名,有很随便的地名,也有很欧式的地名。
比如:水坑尾、巴掌围、烧灰炉、飞喇士、咸虾巷、凉水街。在其他城市就不太会看见。
其他就是以酒店,或者哪个神父,或者哪个欧洲人命名的路(站)也很多。
澳门有些老路挺窄的,以至于人行道是相当的窄,只够一个人通行那种。
而且有的路坡度还挺大的,巴士在这种又窄又陡的路穿行也是有够厉害的。
不过正因如此,很多这种老路反而成为澳门很有特色和人间烟火的路。我很喜欢这种老路。
三,酒店
澳门的酒店密度、豪华程度、设计感真的一流!
有名的如新葡京、永利、美高梅、威尼斯人、巴黎人、伦敦人真的是相当奢华!
娱乐场所走一圈,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无以言表。
总的来说,澳门是个宜居的地方,生活便利,出行方便,中西文化融合多样化,治安好,现代与传统兼容并蓄。
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可以玩的地方还是有很多。不少教堂也可以去看看。
澳门科学馆也很推荐,下午两点进去,看了两场电影(2D和3D,其中2D的仰望星空很美很喜欢!),展览馆有很多可以动手去操作实验的展品,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沉浸其中,直到六点闭馆还依依不舍的不想走。
后记:带孩子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亲身感受的世界是鲜活的,会很好的保存在记忆中。
看到了好奇的他才会想要更进一步去了解。比如看了大三巴牌坊,他就想了解后面的故事,为什么大三巴牌坊只剩下了大门等等。
还有就是刚入境澳门时,孩子看见繁体字一脸懵圈,看见繁体字旁边的英文居然感叹学英语的重要性🤪。我才意识到对他们这一代繁体字教育的忽视,我们以前也没专门学繁体字,但后来就是能认识。作为中国人,繁体字反而是我们最初的根,孩子不认识繁体字怎么行(以后得加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陪孩子旅行的时间其实不多的。孩子日后终将要用他们的眼和脚去见识世界,愿他们日后能到达比我们更远更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