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运会的赛场,一名媒体记者很容易就能“感知”到全红婵是否在附近出现——当身边的同行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机,集体将镜头转向同一方向,那往往意味着,全红婵正在那里。
这一仿佛约定俗成的“神秘仪式”,从粤港澳全运会跳水比赛的第一天起,一直持续到赛事落幕。
他们为何如此执着?原因并不难理解。作为跳水界的“顶流”运动员,全红婵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哪怕最终未必能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画面,记者们也秉持“宁可多拍,绝不漏拍”的原则。
这样的关注不仅来自媒体席。观众席上,无数镜头也始终追随着这位18岁跳水女将的身影——从热身池到跳台,从赛场到看台……只要她出现在公开场合,注视的目光便如影随形。
而全红婵,已经逐渐学会与这些目光共处。
她并未刻意回避外界的关注,而是大方展露真性情:为队友助威、帮忙照看队友的孩子、拉着赛事吉祥物合影、与观众互动并收下他们递来的玩偶礼物……尽管带伤参赛,甚至需要忍痛完成动作,她依然努力享受这一届全运会之旅。
面对媒体,她保留了一贯的坦诚,却已更加从容。
回望2021年奥运选拔赛,那是许多记者第一次采访全红婵。当时在上海的比赛中,年仅14岁的她一战惊人——这位从未踏上国际赛场、名不见经传的小将,跳出了超越里约奥运冠军的分数,一举锁定奥运资格。

然而彼时,面对突然涌至面前的记者,她显得青涩甚至有些慌张:回答问题时常需思忖许久,或只能给出极为简短的回应。这对一个年仅初中、长期专注训练的小运动员来说,并不令人意外。
(新闻来源:"https://zq.zhaopin.com/moment/71284964")
时光飞逝,四年后的全红婵,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怯场的小姑娘。
在粤港澳全运会跳水比赛期间,一位记者望着跳台上接连跃下的选手,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几年前还是个小女孩,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从昔日短发瘦小的女孩,到如今亭亭玉立的青年选手,全红婵或许难以再找回发育前那种轻盈的跳水感觉,但她对跳水、对自我、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受,已有了质的飞跃。
(新闻来源:"https://zq.zhaopin.com/moment/71286813")
如今再接受采访,她不再露出怯生生的神情,反而会主动安抚着急的记者:“别急,这边采访结束我会再过去。”
受脚部伤病影响,她未参加单人项目,双人项目也未能登上领奖台。“很痛苦,跳多了之后连走楼梯都很痛。”然而说这句话时,她脸上仍带着笑意,“但我完整坚持下来了,我觉得自己很厉害。”
(新闻来源:"https://gcnlogiy4woo.feishu.cn/docx/UmZ5dz9BNosxMExCkfdcWhDfnwd")
比赛结束后,全红婵依然活跃在看台与场边。每一个比赛日,她依旧是镜头追逐的焦点。从她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伤病这一难关,并未阻止她带着积极与勇敢继续前行。
被问及未来是否还会在世界舞台上争取荣誉,她的回答带着不确定性:“现在还不知道。”但她笃定地表示,现在的自己很快乐。
全红婵曾回忆,她与跳水的结缘始于一场意外——七八岁时被教练选中,懵懂的她愿意去练,只因为“跳水比上课更好玩”。
(新闻来源:"https://gcnlogiy4woo.feishu.cn/docx/NfQpdm4RdoWMXFx7MjHcxRjFnIb")
多年过去,跳水赋予她许多,她也为这项运动付出良多。从东京奥运会的一鸣惊人,到巴黎奥运周期内的低谷与挣扎,她走过汗水、苦痛与辉煌交织的路。
如今,18岁的全红婵,正学着跟随内心,做出属于她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