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唱《故乡的小路》,便想起多年前儿子在母亲节贺卡中,写过的小路。
再于是,便想到那个母亲节和那张带着梦中小路的贺卡。
新浪旧文:越来越缩水的母亲节
第一次收到母亲节的祝福,是2000年的五月,上大一的儿子在母亲节前几天就通过一个叫卡秀的网站寄来了节日贺卡。贺卡精美,内容更感人:
亲爱的妈妈:
有一天,我会长大,
有一天,我会有自己的家;
某一天,我在梦中回到童年,
牵着妈妈的手,在蜿蜒的小路上,
慢慢地走。
老妈,节日快乐!
这礼物自然让我幸福得晕了头,忍不住地给朋友们眩耀,换回了一堆的羡慕与嫉妒。
第二年的母亲节,儿子同样寄来了贺卡,卡上也写有一首诗,内容更感人,用词更华丽。正在疑惑不象儿子的文风,突然发现右下角还有一行小字:老妈,这是我从网上荡的,却代表了我的心意。
我哭笑不得,这臭小子,祝福开始缩水了。
第三年,贺卡换成了电话;
第四年,电话换成了短信。
于是开始心怀不满,逮着机会就教训这臭小子,可人家心态极好,从来不反驳,说得多了,就嘻皮笑脸地来上一句,这不是不外吗?跟自己的老妈还用得着这么客套吗?
那以前就不是老妈,就需要客套?我当然不会轻易罢休。
儿子讪讪地笑,那都怪俺年幼无知,附庸风雅瞎起哄。
去年的母亲节儿子已经去了加拿大,我心想短信发不了,总会打电话吧,谁知等了一天,也没有接到电话。自己那个气呀,再来电话时,自然饶不了这臭小子,可人家又有了新的理由:时差没算准,一来二去的给错过了。
当然生气也是装出来的,再通电话时儿子说上一句好话,立马云开雾散。这点,儿子早就摸透了,所以,便不刻意地去做什么。我与儿子之间一直象朋友一般,随意、随心,一切事情都不勉强孩子,我总在想,儿子这一代人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在家人面前,就应该让孩子一切不必用心,因为爸爸妈妈这里,永远是他歇息放松的港湾,况且,儿子只是不善于或不喜欢表达情感,何必拘此小节呢?
今天,又是一天的等待中,儿子又没有电话来,但我的心情却依然快乐,家里摆满了晚辈们送来的鲜花,正如儿子曾经说过的:老妈人缘好,过年过节,总会收到那么多的祝福,也不差我一个了。
臭小子,又找到一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上星期中儿子曾打过一次我的手机,说是他那里的电话线坏了,那么,今天是不是还是电话线的问题呢?
不管怎样,我还是得骂上一句:这臭小子!
(新浪旧文,2006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