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是我打小就特别喜欢的一首歌。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来到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
站在故居前,那座泥墙青瓦的农舍,质朴而又庄重。我在雨雾中静静伫立,檐下的雨滴落下,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
1893年,毛泽东诞生于此,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光。年少的他,目睹了国家的贫弱、百姓的疾苦,心中早早种下了救国救民的种子。“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句诗正是他年少壮志的真实写照。1910年,为了寻求救国真理,毛泽东毅然离开家乡,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走进故居内部,简朴的陈设映入眼帘,一间间屋子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在昏暗的灯光下,少年毛泽东或许曾无数次秉烛夜读,从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到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再到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新思想的养分,思想也在不断地转变与升华。
回顾毛主席的一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他始终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毛主席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领导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他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在这漫长的革命征程中,毛主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党内的路线斗争、敌人的围追堵截、战争的残酷考验……但他从未退缩,始终坚定信念,以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一次次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走出困境,建立了新中国。
走出故居,心中满是感慨。毛主席用一生的奋斗,诠释了什么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雨越下越大,人们仍在雨中有序的排队,静静的等待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我知道人民热爱毛主席,尊敬毛主席,想念毛主席。
在人民心中,毛主席就是他们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