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杨月星 班级:21汉本2 学号:2021410152
淡看人间三千事闲来轻笑两三声。———题记
淡泊是致力于追求内心的澄澈清正,不为身外之物所束缚,不慕名利,不贪荣华富贵,活得清醒适意。宁静是历经千帆后不悲不喜,是奋力一搏后的安之若素。淡泊宁静,心如止水,故在大风大浪前面不改色、沉稳应对。淡如清风,波澜不惊。不论成败,接纳结果。
诸葛亮曾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感慨道:“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向往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屠呦呦是当之无愧的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她临危受命,带领她的医学团队历经无数次失败,在艰苦的条件中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余味苦涩,终有回甘。青蒿素给无数疟疾患者带来了温暖的希望。屠呦呦不沉浸在名利中,勤勤恳恳,为医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古往今来,淡泊平静的仁人志士闪耀在历史滚滚的长河中,他们高尚,他们庄严,他们不朽。像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热衷于官场但他坚决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辞官归隐,回归自然,不问世事,为的是守住内心的一方美好的净土。他平静地在心中修篱种菊,不被世俗戾气所沾染,坚守住内心的一片清明澄澈。像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是既豪放不羁又旷达自适的。一生辗转不灾、沉浮难料,但他仍然无所畏惧,笑对磨难,气势磅礴的诗句依然吟唱不绝。他豁达乐观,笑对磨难,淡泊名利,超然物外。还有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遇平生”的自在,还有沈复“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的豪壮.....高雅情趣在更迭的时代里熠熠生辉,谱下荡气回肠的豪迈话语。
像钱锺书先生以静穆和冷峻对待喧嚣和恶意,淡淡地写文章、做评论,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不慕名利,正直无私,让人由衷敬佩。像“两弹元勋”邓稼先“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他隐姓埋名,置身戈壁沙漠,在极其恶劣困难的环境中研究核武器,深深眷恋着自己的国家,舍小家为大家, 为祖国蒸蒸日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风起云涌的时代,有志之士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反观张爱玲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本是一个富有风情的女子,由于过于看重金钱,她的人性.开始扭曲,不断进行病态的发泄与报复,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又刻薄、残忍,悲哀地成为了金钱忠实的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财富本是身外之物,人万万不能变成由欲望支配的工具。作家林清玄在《清凉菩提》-书中就写道:“忧欢虽是有情必然的一种连结,但忧欢也只是生命偶然的一场派对。”诚然,人有情,决定了人在面对各种事情时,难免会产生悲喜的情绪,然而,我们大可不必一直将这些.情绪背负在肩上,他们不过是生命的偶然过客。或许,当我们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时,便能将人生视作惊喜不断的旅程。
在这光怪陆离的世间,红尘之事纷纷扰扰,浮华万千,背着行囊,路遥马急,人难免沾染来时的仆仆风尘。望而却步,无处安放。何不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 将伤痛抚平,将缺憾圆满,慢慢亦漫漫,推到新天地,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我心悠悠,我意淡淡。淡泊而明志,宁静而致远。在平淡中寻觅生命的真谛,在宁静中抵达梦寐以求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