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杂谈

        最近三天沉迷EVA,从新四部剧场版序、破、Q、终,看到老剧场版《Death and Rebirth》、《The End of Evangelion》,还看了很多解读EVA的视频,这里不得不实名感谢B站up主“女神绫波丽”,他的解说视频对我理解EVA的整体剧情和细节提供了很大帮助。

        其实并没有非写不可的东西,只是为自己而写,为沉迷EVA中所度过的时间不白白浪费,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文字作为痕迹。另外最近的小说写作也需要搞一些垃圾文字产出作业作为弥补,虽然小说本身的质量也不那么值得称道吧。本文就是随想所至,随便吐槽了,请各位看官海涵。

        好的作品总是有经久不息的生命力和天然的吸引力,生命力衍生出版本学,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溺其中,特意提出这两点是因为在红楼梦的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了和观看EVA的相似体验。虽然EVA的版本学远没有红楼梦这样繁杂,但繁多的二创也相当程度地说明了该系列作品的影响力。

        人物成长、组织间的权谋(剧情)、萌二、机甲战斗、宗教式巨物五个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部剧的主体,本来是想把后两个元素:机甲战斗和宗教式巨物合成一个说的,但想想没有更好的词语可以概括,用分镜和作画来概括则有些过于笼统。

        组织间的权谋和宗教式巨物为本剧提供了史诗感,机甲战斗和萌二可谓是日本传统艺能,男人至死是少年嘛,谁能拒绝既有热血机甲战斗又有美少女的动画作品呢,而最终艺术又都是以人为本的,主要次要角色的刻画让整部系列丰满而有深度。至于其中的关键角色如果能够映照一代人乃至映照众生的话,便可以让系列作品登上成神的长阶了,新剧场版系列登神与否我不敢妄下断言,但老TV动画+老剧场版肯定是做到了,新剧场版就是证明,而新剧场版的证明,就要靠后续的漫长时间了。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说过:死没过30年的人,其作品都不值一读。而97年的旧剧场版至今已有28年。“对菲茨杰拉德这样的作家可以网开一面嘛”,这也是村上春树说的。

        个人性格原因,我并不喜欢小孩子,或者说是对未成熟状态本身抱有厌恶,所以上面我概括的这部剧五元素中,其实我最讨厌的就是“人物成长”了,真嗣的性格实在不能说讨好,这点在4集新剧场版的前三集半都让我的耐心经受考验,不过正如欲扬先抑,三集半的不成熟正是为了最后的走向成熟,让我感觉前面的忍耐得到了回报。和旧剧场版仅仅到真嗣拒绝补完这样的结局相比,新剧场版系列将最终结局构成得积极且开放,可谓是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说到不成熟的真嗣和考验人耐心的前三集半,就不得不说尽管是真嗣没有成熟的前三集半中,亦有惊心动魄令人铭记的场面,那就是破的结尾真嗣不顾一切地拯救绫波丽(和随身听)从而引发近三冲,可以说这是新剧场版系列中我最喜欢的一处情节了,从剧情到场景到音乐都堪称完美。

        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点在于和大多数其他体裁文学创作一样,文学创作的精彩和魅力往往来自于留白,来自于见微知著,来自于构思了整座冰山而只展示其露出的一角。在电影这个时间短信息密度大的体裁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在这一点上新剧场版系列做得非常好,暗线穿插,跳跃式叙述,饱含细节信息量的每一个镜头,都让新剧场版的每个镜头都不是无意义的滥竽充数,让我看了三天从不快进还找了一堆分析视频不知疲惫地看,当然红楼梦让我沉溺的时间不止三天,那说明红楼梦达到了另一个层次的高度和信息量了。

        在剧情方面“组织间的权谋”和众多预先设计好却没有直观呈现的设定和规则都让没有准备的观众感觉晦涩难懂,如坠五里云雾,这里便不得不感谢一众E学研究者为我们分享他们的知识成果,为观众(我)理解整部剧的情节,各方目的,各个人物的动机提供了很大便利,节省了很多时间。也不得不说针对EVA一整个系列,我也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上,经历了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但根本看不懂,到长大了因为某些契机重看并研究整个系列到最终弄懂剧情达到真相的过程。这一点有点像另一部ACG作品:《海猫鸣泣之时》,正如前面所说名作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研究并探明真相。至于真相,正如哈姆雷特,是千人千面了,不同经历的读者会达到不同的属于他们的真实。

        提到生命力就不得不提老剧场版本身其实就是为了让未完结的TV版动画真正完结而产生的,这种多少打破了业界动画制作规律的东西本身已经证明了这部作品的受欢迎程度有多高了。

        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我都更喜欢等它完结之后,至少是主体部分完结之后再去涉猎,因此新剧场版的每一部刚出的时候我都特意避开不去看它,《终》出完之后算是能看了,在我心中隐隐地先埋下一个印象,等多年以后的今天,我把这个印象挖出来,把EVA新剧场版整个系列从头看起,算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圆满了结。

        其实直到看完了EVA系列正剧的全部的现在,我仍然认为我并不属于EVA系列的最佳观众,想到这多多少少有点遗憾。毕竟它能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现象级动画说明当时那一代的年轻人都多多少少在真嗣身上共鸣到了自己,但我个人针对剧中角色的共鸣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所以做出了以上结论。不得不说随着痞子年龄的增加,这部系列也在成长,比如《终》后部的碇源堂的自白,这是放在以前的EVA系列中不可想象的内容,而现在它却出现了并成为了痞子口中最喜欢的一段文戏。可见成长的并不仅仅是剧中的碇真嗣。

        新剧场版里面的另一个很大的亮点在于绫波丽,其实在看旧剧场版以及旧TV版的时候,对绫波丽这个角色并没有太多好感,因为这个角色的设定仿佛就是为了最终的反叛一样,而且角色设定削弱了该角色无口的萌点,因为多多少少有些并不是角色无口,而是被设定得无口的感觉。而新剧场版中对丽的塑造其实经历了一个解构再重构的过程。解构在于《终》中明日香直接点出了,凌波型被设计的时候就是设计成对碇真嗣有好感的。而重构在于新剧场版整体讲的故事是:一个没有EVA,大家也能幸福生活的世界的构建。而这件事来源于碇真嗣和绫波丽的共同构建,其中有丽自身的意志(主观能动性)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因为旧系列就好像是碇真嗣在打单机游戏,一切围着它转,尤其是最后的补完,绫波丽收到碇真嗣的召唤进入莉莉丝然后让真嗣做选择,是成为LCL之海还是重新分离,这个世界就取决于真嗣一个人的选择。而新版的故事:构建没有EVA,大家也能幸福生活的世界中明显有丽的努力、意志和参与。新旧对比就好像是年轻时极度自我的痞子,和现今的归来仍是少年的痞子之间的对比,痞子也不再是那个年轻的痞子了。

        而与丽的改变呼应的则是美里的在旧系列中不存在的台词,无论是真嗣引发近三冲前美里的台词,还是后面驾驶Wunder时美里的表现,都是对人之意志的强调和赞美。

        个人观感最差的就是Q了,前半段整个人都笼罩在不明就里的感觉中,后半段真嗣仍然毫无成长,没头没脑地对渚薰全盘相信,傻傻地进第13号机下去拔枪引发四冲。至少破的结尾真嗣面对陷入危机的绫波丽已经从“我不行动也不为后果负责”进化为了“我行动但不为后果负责”,义无反顾地救丽,不但令人动容直呼这就是爱情,也是真嗣成长中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Q中真嗣几乎就是没有任何成长,浑浑噩噩地在Wunder中苏醒,浑浑噩噩被抢走,浑浑噩噩开机甲,浑浑噩噩拔枪,然后四冲,剧终。不过Q其实算是最终高潮前的蓄势吧,铺垫了很多东西,导致了这一集比较沉闷,也是可以理解。Q的沉闷压抑最终都在《终》的饱满的信息量和精彩的剧情中得到解脱了,因此也不必过于苛求。

        说实话,当我上了高中和大学之后,因为EVA遐迩闻名的名气去看了老TV版和旧剧场版,而且还不止一遍,我都没有觉得那是什么神作。当时的我心中想的是:可能它确实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神作,只是那一代人是比我早的那一代人,我并不是它的受众。然而,现在的我看完了全部新剧场版,之后又去找了很多解析,看完之后又重新看了一遍《终》,感觉对整个剧情有了一个重新的建构和认识,重看时也能发现很多第一次看没有注意的细节,至此为止,EVA这个系列在我心中已经是毫无疑问的神作了。以后有时间有精力还会再重温一下从旧TV、旧剧场版到新剧场版整个系列。

        总的来说,整个EVA系列无疑是两个时代的日本动画业界的顶点,是一部动画业界的《红楼梦》级别巨作,跨越几十年,影响几代人,其中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读者,在茫茫众生,滚滚红尘之中,与它相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