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喽大家好,我是小唐唐,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书,《放弃的艺术》
这两天认识了一个小男孩子,认真烂漫,温柔可人,深邃眼神配上腹肌。仿佛是初恋的模样。比我大几岁却对未来毫无规划。放在两年前,我肯定对他下手了。不得不说,如今我的社会化水平真的很棒棒了!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放弃了一些东西,也只会发出轻轻的一声叹气。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放弃的艺术》
很多时候,大众在鼓吹坚持这件事情,然而盲目的坚持可能会变成一种执拗。那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放弃的艺术》怎么说?
一、认清目标
要了解自己的目标真相,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该放弃。本书把目标分成接近型和回避型。
1.接近型:完成某个任务达成个人成长。
2.回避型:避免失败及遭受负面情绪体验。回避型使得人在原始社会更容易活下来,但是底线操守低。
3.合作对象,亲密伴侣的选择,要看目标动力是否一致。在同一件事情的态度上,可以两个人都是接近型,都是回避型。
一个人不能同时追赶两只兔子,会一无所获。
二、溯源
每个人对不同类型的目标是接近型还是回避型是相对性固定的。取决于童年父母的对待。也就是童年早期的依恋类型。
依恋类型分为三种亚型: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矛盾型。
分别代表了父母在场与父母离开时,孩子在陌生环境下的不同行为表现与心理特征。
坚持接近型。分析你要放弃的是接近型还是回避型。
三、给出方法
1.认知脱离:为新目标制订计划。纠结在就有的目标上是无法脱离的,没有用新的目标来取代旧目标。
2.情感脱离:正视情感。不要压抑情感,可以找朋友哭诉,或者记录自己的情绪,做感受的观察者。
3.动机脱离:接近型or回避型?问问自己你这么做,这件事是接近型目标,还是回避型目标?
4.行为脱离:不断实践开始新生活。唯有真正开始做一件新的事情,才能放弃既定旧目标。
小贴士:人们容易高估自己,简单化和高估一件事情将会带来的情绪体验。
高估痛苦会让我们在真正痛苦降临之前焦虑不安影响生活,庆幸的是同时高估痛苦的持续时间。反之亦然。积极快乐的情绪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