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睡前故事,我接着读昨天没读完的《鲁滨逊漂流记》,从我上学到现在已经读了N遍了还是很喜欢看,睿睿昨天翻看的是《幸福的小学数学1》,插图很多,睿睿昨天看的津津有味。今天看我还在读鲁滨逊,小脑袋瓜凑过来和我一起挤着看,我干脆把书递给她,让她自己好好去看吧,她竟然接着我看的地方往下看了。
我拿过她昨天看的那本也看起来,这是一套书的一本,从睿睿上幼儿园就囤着的,那时候总觉得离上学还早着呢,信手翻过没仔细看,真上了一年级,又整天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中,就沉不下心来去学习。现在基本上走入正常,心情也不焦躁了,尤其是记亲子日记以来,我己经很长时间没发暴躁的脾气了,一旦火上来了我就使劲往下压,边努力回想日记上是怎么说的,该怎样和孩子沟通。现在睿睿也很配合我的教育方式,认真做作业了。在我选书的时候,我盯着书橱里的书看,这本书就跳进了我的眼睛里。
看着手里的书,发现竟然能和教材书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的是一些不常注意的小知识。我仔细读了几页,突然就想起了一个问题,我一直以来都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小说基本上都是用第一人称写起,睿睿能分清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关系吗?以前读绘本和简短的童话故事,主人公往往是小动物或虚构的人物,睿睿大概不会和作者对号,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说这问题,像鲁滨逊这种比较长也比较真实的小说(没有那些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皮卡丘之类),睿睿会不会认为这本书是鲁滨逊写的呢?
“睿睿,你看的这本书是谁写的?”
“鲁滨逊呀。”
“你为什么会认为是鲁滨逊?”
“他出去了很多年,回来后就写了这本书呗。”睿睿很相当然,她也不是第一次读这本书。
“不是鲁滨逊写的,鲁滨逊只是书中的主人公,你看看首页上应该有作者的名字。”
“啊?真有个名字来。”
“是英国的丹尼尔·笛福写的。”我指着书上的作者说。
睿睿就点着念下去:“余非鱼主编,妈妈,余非鱼,这个名字真好笑。”
“嗯,这个名字有趣。”我得把话题转回去“你看的这样的书叫小说,不一定是真实的,就是说不一定有鲁滨逊这个人,也不一定有他住的那个荒岛,作者写‘我’怎样怎样,这叫第一人称,把自己代入进去,让看书的人觉得更真实,就像作者自己经历的一样。”
“昨天你不是还问我诸葛亮唱空城计的那个城是什么地方,咱俩百度也没得到确切地点,为什么呀?就因为《三国演义》也是小说,不一定是真实的。”
睿睿好像是听明白了,大概也不是很明白吧,长大些就会明白了。
2018.5.7 晴 12°C~22°C 温度又低了,睿睿穿上了保暖上衣,中午回来说热死了,下午又不热了,风很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