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前在培训公司工作的时候,常常要组织一些大型的会议。有时候加上参会的上下游供应商,人数会达到二三百。
这样规模的会议无论事前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在会议中总会出现一些纰漏,一些意外情况。
而我的秉性,则是对纰漏万万不能容忍的,必须要按照规划好的去进行。
所以常常在会议出问题的时候急躁,或者因为与原定计划不符合而破罐子破摔,因为一点不完美就会让自己泄气,从而影响自己的状态,甚至之前做的很好的一些安排也被自己否决了。
②
再后来我不再组织一些会议,改为坐办公室,除了做直接接受大领导委派的工作,还要负责企业里一些宣传、招聘、质检一类的工作。
这种工作,杂之又杂,对内要与上级领导和各部门去沟通协商,对外要处理好各种迎来送往的关系。
我常常因为不懂得取舍,分不清主次,想着要尽善尽美地完成所有的工作,处理好所有的关系,而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最后发现自己哪一头也照顾不周全。
反而办公室抽着烟,泡着茶,时不时借着外出偷个懒的同事,活的比我滋润的多了。
当现实把我的“想象”啪的打落在地上的时候,我甚至一度陷入了抑郁状态,感觉自己被长时间挤压在了一个夹缝中,上下左右,都动弹不得。
③
工作的事情处理不好的时候,我会暴躁,会反复想怎么会这样,继而会责怪自己;情感的事情处理不好的时候,我会急于去修复,不能够容忍一丁点不愉快的存在。
我受不了做事中出现的问题,我也受不了人际关系中出现的不愉快。
我常常因为这种受不了,而让自己的生活出现“淤堵”,“淤堵”了则“痛”,“痛”则成了“病”。
或许是“病”久了,或许是被生活打的次数多了,或许是“打疼”的次数够了,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来自己看的一部电视剧的情节。
④
那是《一起同过窗》第二季里新人物许连翘的故事。
许连翘作为学校话剧社的社长,在学校宣传部的一届活动上要排演一场话剧。
之前老社长推荐的女一号和男一号因为平日里看不惯许连翘那种“气定神闲”的作风(主要是许连翘没有舔他们),在话剧表演到倒数第二场以后突然宣布不演了,想要让许连翘当众难堪。
许连翘确实愣了一下,但是很快“气定神闲”地安排另一组后备演员做准备,上台表演最后一场。
这淡然地安排没有让之前的女一号看到许连翘当众出丑,直接气傻了,她狂躁的问,凭什么?许连翘你凭什么跟没事人一样?这是实际演出,不是排练,临时换了人你的这部剧就不完整了!
许连翘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就是这句“你说我该怎么办?”,在某一天突然飘进了我的脑海里,直击我的灵魂深处,让我幡然醒悟。
如果把我代入到这场景,我当时都要懵了。我肯定不能容忍一部当众表演的话剧在最后一场临时换了演员。
⑤
在原来我的价值观里,一定不要出现意外状况,遇到事情就一定要解决;人际关系也是,大家要和和美美的,不能出问题,不能有矛盾。
这怎么可能?有些事发生与否,不是个人能够控制的。
在我原来的价值观里,总有一个“我想象的标准”或者说“我想象的样子”摆在那里,一旦遇到突发事情,出了问题,在心底里总会要冒出一个声音“怎么办啊”“这样不行啊”“和这人出了矛盾后果会很严重的”,因为这个声音,我焦头烂额,烦躁不安。
在我原来的价值观里,我做不到接受,尤其做不到接受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
可是在真实的生活里,真的出了所谓的问题,和一些人真的产生了分歧矛盾,那又怎样?
已经发生了,你说我该怎么办?不如去接受它!
当我能力足够强的时候,一些事我可以处理的游刃有余,尽善尽美,那自然是好的。
当我能力不够强的时候,在安排的事情出了一些纰漏的时候,我必须要接受的就是:事情确实做不到那么“善”那么“美”,又怎样?
我已然尽力就好。我没有必要以想象中的那个状态为标杆,而应该接受现实存在。
当我能力足够强,但是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也必须要接受,有些事情,人是无法控制的,既然发生了也要去接受。
根据突发情况做出及时的安排,这种及时补救措施,本就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应变能力的体现。
⑥
当想象与现实有落差的时候,学会接受它。
当突发状况与既定计划有冲突的时候,学会接受它。
自然界本就是一个混乱的“元素周期乱流表”,生活也是,最大的不变便是改变。
既然无时无刻不活在改变当中,那就去接受变化,拥抱变化。
当你觉得生活“堵住了”,“不通了”,“病了”,首先要做的不是“暴力”对抗它,也不是“消极放任它”。
有些事不是人能够控制的,试着不带有任何的评价,先去坦然的接受它,然后再去寻求突破,改变。
这时候你会发现,或许接受就是“生活病了”时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