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练出境界

昨天跟大家聊教学的情调,谈到诚。真诚,坦诚,诚实,诚信。中国古人讲诚其心,正其意。有人说:心是人生的导演。心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心也有很多种:诚心、恒心、耐心、细心、精心、本心、良心……教师从事教育事业,也是良心驱使,使命引领,责任加持。

有时,我很心疼我们的年轻老师们。他们在妈妈面前还是孩子,而这批年轻人又大都是独生子女,虽都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与学生在一起的鸡零狗碎,是要消磨他们斗志的。与家长沟通,更是会让他们面对各种奇葩问题时紧张无措,忘而怯步。他们才入职不到三年,就要将自己练成心无旁骛,一心想着教书育人,拥有大视野,大格局,大境界,大智慧的人。着实难为他们。

这不,学校为了促进年轻教师更快的成长,为老师们搭建平台,以课题为抓手,定期学习,头脑风暴。今天请来了彩田小学的陈颖老师来与年轻老师们分享“信任”这个话题。陈老师娓娓道来,将她28年的思考分享给大家,如一场智慧大餐,令在场教老师受益匪浅。不时抛出问题引起年轻人思考,当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反思的33年教学生涯。我有没有建立自己的教学系统。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一日常规,家校工作,学生成长,亲子活动,班会,家长会等等。我的小马快跑开展,学生红领巾读书会开展,效果如何呢?需要常常反思,总结,提高。

另外一个要反思的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没有关注到人的发展与进步,还是每天就事论事,疲于奔命。如老师一进教室就问,作业收齐了吗?黑板擦干净了吗?地扫干净了吗?在学生眼里,你就只关心这些,而做为教育对象的活生生的人,去视而不见,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

教育是为人服务的。如果我们的教育已没有了人,不围绕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我想就是跑偏了。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人的更好成长。所有的作为都是来成就人的。学生扫地练学生的耐心,恒心,及对教室内事物的规划能力。学生写作业,练的是耐心,恒心,及提笔认真的优秀习惯。教学生沟通,练的是人际关系,教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只有老师做到“心中有人”“眼中有光”才能影响学生,我说的是影响,不是被教育。

有了心,一切教育就会变得容易起来。因为有心就有理解,就有欣赏,就有信任。有了心,可实现大道至简,就能实现当下只做一事,了了分明,不会心不在焉。

我常常强调当下只做一件事。不是说学生就不要有理想,不要有长远规划。而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看清眼前,一心一意,历境练心。

对心的觉知,还表现在控制情绪上。我曾教过一个脾气急躁的孩子,特别爱插嘴,老师说一句,她就跟两句。这个习惯在班级中很不好,不给同学思考的机会。但这孩子哪都好,脑子灵活,学习力强,就是爱插嘴,怎么说都改不掉,我在想,是真的改不掉吗?不,是她对这件事的认识不够。后来,我们学校组织诗词大会比赛,我派了她参加。赛场上她很自信,对答如流。但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为什么呢?抢答要按抢答器,她两次犯规被罚下场,无缘决赛。我没有批评她,只是让她自己分析,她一言不发,眼泪默默往下流。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插嘴的毛病了。现在就读初三,妥妥的学霸。心的觉知,需要有事上练,有时需要当头一棒,敲醒梦中人。

学生做事是否用心,从他们的作业可以表现出来。现在班上有个佳桐同学,从开学到现在,作业一次比一次认真,字写得越来越漂亮,预习做得像初中学生的水平。对于课文从字到词到句到篇,逐一理解、思考、完成。其心之正之诚可见一斑。

还有一位同学,很想改变自己写不好字的坏习惯。我心里想,写不好字不是因为其它,还是用心不够,当然也要方法。但心里想写好,自然就会有方法呈现出来。最近,他的字进步多了,看出其用心了。

心是一切的导演。做为老师,我就是一心想帮助学生成长。还有人说:教育学是迷恋人成长的学问。此话真得有道理。看到学生成长,改变,自然就会心生欢喜。这可以说是到了一定的境界,它是超越功利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境界”化分为四。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觉得自己可以到道德境界了。但我不是觉得自己的境界高了,而是眼界宽了,因为冯友兰先生的四境界是有次第的。人必经过自然的,功利的,而后才能到达道德的,天地的境界。我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都成为我今天高境界的阶梯。回头看低境界,我已完全可以接受,可以融合,

不用高下去评判,而是在自然的功利的境界中自觉呈现自己的境界。

再说,达到高境界也不是一直处于高境界,境界是不断变化的。还需要时时觉察,时时修正自己。做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今天写这个感觉有点奇怪,上面这句话是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的,从前读这句,熟读成诵,但觉得做到好难。而今天又一次脱口而出,与之前感觉完全不同,今天感觉自己可以做到!并且已经在做中觉知。

回到境界。切不可跟人高谈阔论什么境界高低。什么大境界,大格局,大胸怀,大智慧。与红尘中修练,能融入市井,时时觉得自己不够大,不够好,需要继续修炼,继续完善,继续努力,恐怕才可能真有大的那一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