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重庆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回家的前一天,买了些当地特产。为了方便,在当地找了申通快递了。
今天特产到家了,儿子女儿怀着焦急的心情拆开快递。第一个是爆米花,大米做的。妈说,这么远买了些大米花回来。我才意识到,小区门口不经常卖大米花吗?紧接着拆开第二个盒子,又是大米花,不同的是,第一个是方形的,第二个变成圆形的了。妈问我,买的时候没有看吗?
我突然意识到,当时关注的只是重庆特产,具体里面装的什么,真没太注意。我想这次带的特产是失败了,到不能否定其它旅行带的特产。
于是大家回想了以前旅行带的特产。北京果脯没有人吃,泰国海带留了一年多被扔掉,西安纪念品至今扔在地下室,大连海鲜由于放置时间太长而被扔掉。似乎很少有特产受到完全欢迎。我想了想形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特产本身品质不一定好。由于时间紧,根本没有亲自品尝特产的机会,所以买特产时只是从包装选择,甚至只是关心是否具有特产等字。
二,交通的极大发达,导致物品之间的差异性减少。地方独有的东西很少,大多很类同。
三,带的是心意而不是物品。很多时候,特产传达的心意大于特产本身。为什么明知道特产并不令人满意,但还是要买?原因就是想给在乎的人表达一点心意。
四,当地真正的特产,并不能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