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我家小宝出生,有个想法就时不时在我脑海出现:我和宝妈,到底谁扮演“恶人”,谁扮演“好人”?
小宝现在1岁半了,这期间我对小宝一直是以慈爱的那种方式照顾他,小宝还是比较粘我的。
小孩3岁之前,给予无条件的爱,可以给予孩子很好的安全感。所有3岁前,我觉得可以心安理得的给予小宝“慈父”般的爱。至于3年以后,我觉得还应该是“慈父”般的爱,而不是扮作恶人。
最近几年,很多家庭的教育模式,出现了“慈父严母”的模式,也就是爸爸温柔,妈妈严厉,这种模式跟传统的“严父慈母”模式相反,因此也引发了很多讨论,评价哪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更好。
其实,两种模式真的没必要非得分出来哪个更好,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关于爸爸这个角色,《忙碌爸爸也是好爸爸》一书中提到:“爸爸是一座山,山是充满力量感的,温暖的,坚强的!”
李玫瑾教授也强调过:“爸爸一定要‘慈’,因为爸爸是有力量的,爸爸慈爱,孩子才有安全感。”
做一个慈父,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他会懂得:
爸爸的格局很大。很多事儿,爸爸都经历过,爸爸愿意陪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难题。
爸爸能控制自己的力量。爸爸是有力量的,但从不滥用。
妈妈可以温柔,但一定要有原则。就像简妮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倡的——温和而坚定。
“严母慈父”,是一种角色的分配。
“严”,并非冷漠严苛、打骂孩子,而是指态度坚定,坚持原则。
“慈“,并非没有原则的溺爱,而是表达真实的温暖的情感。
爸爸慈爱,给孩子爱的底气,妈妈坚定,教会孩子尺度和规矩。父母各司其事,才能让孩子在有爱有规则的教育中扬帆起航。
怎么做好一个“慈父”呢?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