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翻着朋友圈,一手端起六安瓜片,唇刚触到,烫得我缩回来。茶叶还漂浮在水面,心急喝不得热茶。
我放下手机,舍弃朋友圈,必然的。因为朋友圈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却视为全部的生活,不觉间被其绑架。
朋友圈是美化了的生活。
久未入厨房的人做了一盘菜,不是马上品尝,而是忙着截取一角拍摄,美图后发到朋友圈,享受点赞的快感,殊不知光鲜菜肴的背后是一桌的杯盘狼藉。长城上迎风飘起的长发背后藏着人满为患的不堪。曾在高铁车站上看到一个视频:一群模特镜头前姿态各异,神采飞扬,镜头后憔悴不堪。真正的厨娘从来不发厨照;真正的美景也许空旷荒凉;真正的光彩谁知背后心酸。透过朋友圈,你以为看到真正的生活,哪曾想只是虚假的秀场。
朋友圈是苦涩的排行榜。
一段时间,朋友圈掀起了走路排行榜。我也在好友的邀请下下载了一个APP。起先觉得挺好玩的,走路还可以排行。不久后,我发现生活变了样,明明是和家人一起饭后散步的,我却关注朋友圈里的步数一味快走,令家人跟不上脚步,怨声不断,一场原本美好的散步最后变成“斗走”,与初衷想去甚远,生活情趣尽消。一次外出旅行,那天走了很多步,有望登顶排行榜首。为了登榜小私心,我反对先生滴滴打车的建议,走了很远的路才回到宾馆,直接导致鞋子报废。更悲催的是本以为稳稳占据第一名,没想到我咬紧牙关“万里长征”,朋友圈的圈友们也没闲着,我躺在宾馆揉搓双脚的片刻,有人反超上来,成为那一天的冠军,沮丧之情油然而生。
朋友圈影响了我的生活不止走路这件事。自拍杆,你以为是朋友圈造“秀”神器,却造出一堆垃圾。
曾几何时朋友圈盛行自拍照,而自拍杆无疑是自拍利器,到各地旅游,伸缩杆一拉,各种拍塞满了手机相册,后来仔细查看,在烟波浩渺的照片中,根本找不到一张看上去有点意思的。看似变化多端的表情,其实照出来的都是差不多的自己。后来,舍弃自拍杆,旅途果然有趣的多了,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为别人搭把手拍照是一种幸福,别人为我拍照更是一段故事。
印象中,深圳一次偶遇让我记忆犹新。那个桂子飘香的清晨,我走进园博会赏花,如画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期望人景合一,我请求一位大妈为我拍照留念,不要多,只要一张足够。为了拍好这一张,大妈诚惶诚恐,不断调整镜框,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才按下快门。那张照片是我认为最真实最美的照片,那时那刻那心情独此一张,没有盗版,绝对原创。真品,往往源自慢工出细活。难怪摄影老师说使用胶卷年代,拍出的照片质量比现如今高,那时疼惜胶卷的钱,按下快门那一瞬间总是斟酌斟酌再斟酌,不像现在,数码年代,不费胶卷,拍照的心情也潦草起来,拍了删嘛,反正不花钱。
朋友圈是时间的偷盗者。
朋友圈这个快节奏的社交平台,不出几分钟,新内容覆盖旧痕迹,一杯茶的功夫或一泡尿的时间,你被朋友圈已甩出几条街,即使是三分钟刷一次屏的节奏,虽然阅览了海量的信息,放下手机你什么也记不住,除了空虚还是空虚。你以为了解了别人的生活,其实让记忆更陌生。很多人发了一张朋友圈,就像随手丢弃的生活垃圾,再也不管不问,而手机背后的众亲却是各种研读、点赞和评论。也许发照主人早已进入梦乡为第二天的生活充电,而我们却傻傻地熬上两个小时,费时费神,等放下手机,惊呼“时间都去哪儿了”。
走出朋友圈,你会发现木心的慢生活确实令人向往: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望着沉淀下来的六安瓜片,啜一口,我品尝到了不同普洱的绿茶滋味,更品尝到了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