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空气中弥漫着工业区所散发出来的浓厚的烟熏气味,附近的河流带着一股工业区排放废水的恶臭味随风飘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这种气味已经再熟悉不过,他们吸入这种的令人发呕的气味,这些气味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身体中,早已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进入到他们的肺部,也进入了他们的灵魂深处。他们从刚刚开始的不适应,渐渐变得熟悉、习惯起来,这种气味对于他们而言,并未有任何奇特之处。改变这种环境于他们而言不如试图习惯,熟悉就好。
新儿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她对于这样的气味再熟悉不过。新儿与村里的人不同,她讨厌这种气味,她试图想逃避这种气味,但是这种气味无处不在,她又有什么办法能够逃避呢?就如同这个村里有许多她不喜欢的人和事情一样,她都无法逃避,她只能默默地自我承受,无法抵抗。
包括新儿所出生的这个家族而言,她并不喜欢她所在的家庭,不喜欢家庭中部分的人和事,但这也并不是新儿所能控制的,所能决定的。她也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自我压抑着。
炎炎夏日,空气中的热气如同巨大的蒸笼一般,“蒸”地人浑身发烫,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人也因这炎热的天气变得暴躁起来,他们的嘴上不停地抱怨这恶劣的天气,脸上的汗水与他们嘴巴里不停地在骂骂咧咧的口水齐飞。
正值日暮降临,阳光还在尽它最后的能量发出它的热量。工业区熟悉的机械运作声也停下来了,大烟筒的烟雾还在不停地飘散。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各自回家,新儿的外公也开始收拾东西回家吃饭了。外公年纪已六十多有余,在一家工厂负责看管一家工厂的进出口。因外公在村里声望还算高,很多村里的人都介绍外公到附近的工厂工作。工厂里的高层对外公也十分信任,因而这份工作,外公一干就干了十几年。平时,外公也十分能干,会写毛笔,会织竹篮,会用多余的材料做一些家具。但,外公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爱好喝酒与赌马。饭时不能没有酒,这是外公多年来的习惯,一喝酒必喝到醉为止,醉后便开始胡言乱语或是对身边不合他意的事情处处指责。
新儿看见外公回来,即想要接近外公,又害怕外公一会喝醉后对她的指责。在这种即期待又恐惧的心理斗争之后,新儿选择了逃避,她躲起来了,她选择了家里门前的一个角落,用树枝独自玩起了在墙上爬行的蚂蚁。不一会,外公喊了她:“新儿,新儿,别玩了,来来来,过来,去小卖铺帮我买两瓶烧酒。”新儿默默地回过头,放下手中的树枝,欣喜地答应了外公的要求。新儿喜欢去帮外公买烧酒,她对外公的口味一清二楚,烧酒的价格,新儿也了如指掌。偶尔,还能在外公给的买烧酒钱中获取一些额外的零花钱,即使新儿不喜欢外公喝酒,但是零花钱的诱惑让新儿抵挡不住。新儿还是拿着外公给的钱,兴高采烈地哼着歌,走在去小卖铺的路上……她享受这美好的、短暂的快乐,或许这也是她生活在这家庭中,所拥有的最简单的快乐。
饭桌上,外公有一杯没一杯地喝着烧酒,嘴巴上还在不停催促在厨房里忙活的外婆“怎么还没可以上菜,想饿死我啊,手脚怎么这么慢啊!”厨房里正在忙活的外婆听到外公的催促也开始心烦,嘴巴也开始骂骂咧咧“催催催,就知道催,又不见你来帮忙!”两人谁也不饶谁,两人就像是两把装满火药的机关枪,不停地向对方开枪,不知疲倦,也不会停止。开饭前的战局终于可以消停一会,一家人忙碌了一天,终于可以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菜,这短暂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一向看不惯舅舅的所作所为的母亲又开始说起舅舅,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就知道花父母的钱,又不懂得要拿钱出来赡养父母,就是典型的“啃老”。一向暴脾气的“蛮牛”舅舅被骂后,心情自然也非常不好,开始摔碗筷,与母亲互相开始一顿对骂。饭桌上的一家人永远都不会安静下来,新儿每天都要承受着家人之间的对骂,看着他们谁也不饶谁,眼睛发红的样子,只能躲在一旁不出声。这场战局绝不会这么轻易地消停,外公的加入,为这场战局加上了一把火。喝了烧酒的外公,双颊发红,嘴上也开始说些胡言乱语,看见母亲与舅舅之间的对骂,也开始不耐烦,把两个人都夹枪带棒地骂了一顿,骂一个不知进取,无所事事,一点用都没有,生一个儿子还不如不生。又骂一个只知道骂弟弟,又不认真想想自己,还带着一家子住在父母家,脸上知不知道羞耻。新儿就看着三人唇枪舌战,互不退让,新儿只觉得脑海里全是他们的辱骂声,听不见其他任何声音,耳朵疼得不行,都恨不得自己耳朵是聋的,听不见任何声音最好。
二
新儿一直都感觉到家里的环境是充满压抑的,外公外婆天天的对骂,舅舅与母亲天天的吐槽,父母之间的无声的冷漠,自己与弟弟之间存在的代沟。这个家已经不再是家,它更像是一个大牢笼,只是把有所谓血缘关系的人都困于此,逃也逃不掉。这也更不是人们所说的:“家是每个人内心的避风港。”它总想让人往外跑,越远越好,但是有一条血缘的纽带让你和这家紧紧地系在一起,无论你想走多远也走不远。新儿也总想着往外跑,外面的环境更加自由,新儿才能发挥自己的天性。新儿在附近只有一个玩伴,就是隔壁邻居家的小希。她与新儿算是同龄,两人年纪相差不大。两人算是发小,从小一起上幼儿园,一起上小学,一起长大,一起做过很多事情,关系十分要好。新儿匆匆忙忙地吃完饭后,就迫不及待地往邻居家躲,躲避这些吵闹声,辱骂声,令人心烦的声音。新儿以做作业为由,去隔壁邻居家找小希。小希见到新儿也十分兴奋:“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等我一下,我马上吃完饭就来和你一起玩。”小希的母亲就显得有点不悦,对小希大声呵斥道“玩玩玩,就知道玩,你的作业写完了吗?你的饭吃完了吗?做完你的作业再玩。”小希也不敢出声,只能默默低下头把饭吃完。新儿在一旁不敢出声,只能默不出声地看着。小希吃完饭后,兴高采烈地拉着新儿上楼,回到他们在下午玩耍的地方。新儿和小希下午在楼上的小房间一起玩着过家家的游戏,用一些小玩具当作碗筷和食物以及炊具,玩起开餐厅的游戏,两人互相配合默契,一个人轮流当厨师与客人,就在这小小的环境享受属于他们那个年纪的快乐。
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也到了新儿不得不回家,家里的吵闹声终于消停了,外公外婆也早早地睡下,为明天早起工作做准备。舅舅则按照他每晚的习惯,到外面找朋友喝酒去了,母亲在忙活明天要准备的事情,父亲则在用刮胡刀整理他的胡子,弟弟则看着动画片。新儿不禁感到了一丝安逸,在这安静的环境中,她可以休整和调节自己,在属于自己的小小的空间享受短暂的快乐。
不久,这短暂的安静与快乐就被邻居家急促的敲门声打破。所有人都被这声音惊醒,睡着的人都起身了,正在忙碌着手中自己的事情的人也停下了手中的活。打开门,是小希的母亲以及她的奶奶。小希的母亲一进门,眼睛就开始四处地搜查,目标就定在新儿的身上,对着所有人把新儿指出来,大声呵斥指责道“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做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你们这些做人父母的怎么教育的,偷别人的东西还得了了!”新儿的母亲一听,就开始觉得自己的脸面被丢尽了,迫不及待地把新儿从后面揪出来,用力地抓着新儿的胳膊,揪着她,拉她出来面前,指责新儿“你又做了什么?你偷别人家什么东西了?”新儿还处在恍惚之中,被母亲这么一揪,胳膊上的疼痛感刺痛了眼睛,眼睛的眼泪就在眼里不停地打转。新儿为自己辩解道“我什么都没做,我什么都没偷,不关我的事情啊!”说完后,眼泪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小希的奶奶赶紧补充道:“今天只有你和小希在楼上的房间,你们两个在房间里不知道做了啥,我放在柜子里的一个包的现金不见了,我问过了小希,小希说没看见,那么就只剩下你,你有拿吗,拿了就拿出来还给我就行,我们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新儿压根就不知道里面柜子里有包,更不知道里面原来还放有现金,况且今天在楼上玩耍的并不只有新儿和小希两个人,还有一个是住在附近的与新儿同班同学的——泳之。当天下午是三人一起玩耍。不知为何,小希奶奶说只有两个人。新儿面对这么多人的指责,不知所措,除了反复解释“没有看见,真的不知道,不是我偷的”之外,她几乎毫无办法。因为在场的人都不相信她,甚至一口咬定就是新儿偷的。新儿的眼泪如同瀑布一般流下,新儿第一次感受到了无力感、挫败感与无助感。无论怎么解释,没有人能够证明她的清白,邻居家一口咬定就是新儿偷的,认为只是新儿不敢承认罢了;家人则是认为邻居说的话是对的,自己也没有其他的合理的理由解释新儿没有偷东西,只能怪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新儿处于那种环境之中,不知如何是好,无力的辩解,无人信任,被冤枉,被栽赃,她觉得她自己被身边所有人都抛弃了,让她独自一人承受着所有人的指责。她在无意中看见小希母亲对她全身上下的鄙夷的眼神,看见小希奶奶对她的嫌弃的眼神,邻居家那时的眼神让新儿恐惧,害怕,也让新儿一辈子也不能忘记,这也是对新儿的侮辱;也看见了家人对她的冷漠的眼神,所有人对她的冷言冷语,让她感到心寒,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她身上,冬天的寒冷都比不上那时的心寒。
至此之后,新儿都十分小心翼翼地走过邻居家的门口,害怕再次遇见小希母亲的那个眼神,也不敢随意再进入邻居家。新儿开始学会看别人的眼色,她开始变得听话起来,看别人的眼神,做着别人喜欢的事情,不敢随便胡作非为。只因那时候的眼神带给新儿很大的心理阴影,让新儿感到害怕,恐惧,不想让这个眼神再次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三
这个地方带给新儿极大的伤害,除去新儿自身经历的之外,还包括新儿亲眼看见的。在这座小村庄里,打孩子已经成为平常事。打孩子的原因有许多,不单单只是因为孩子做错事情,还包含孩子逆着父母的心意,让父母心情非常的不好,而选择责打孩子。打孩子甚至还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场面,新儿也亲身体验过。有一次,新儿因为打破邻居家的玻璃,被邻居指责,父母因为面子过不去,只能当着邻居的面教训孩子,为了让邻居消气,也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当新儿被母亲狠狠地用藤条鞭打时,附近的人都前来围观,就像是看一场表演,而新儿就像是“马戏团”一样,被人观赏着。邻居家看着这么多人来看,觉得脸面过不去,便“大发慈悲”、“宽容大度”地说着“别打了,孩子不懂事,罢了,罢了。”以此来显示自己品德的“高尚”。新儿看见邻居家的这种恶心的嘴脸,感觉到恶心,比起在众人面前丢人,看见邻居家恶心的嘴脸更让新儿感到害怕与恐惧。自然,新儿也读懂邻居家的内心,虽然嘴上说别打了,但是看见孩子被打,内心的愤怒也因此消灭,看见孩子得到了教训,嘴巴也忍不住上扬起来。
这座小村庄最大的恶习便是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传播谣言,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让整个村的人知道。新儿也不能避免地被人传播一些不好的事情。有一次,新儿尿急实在憋不住,火急火燎地在阳台上解决了。新儿不知道阳台的下水道管通向隔壁家的小巷中,因其气味传到隔壁家,被隔壁家发现。隔壁家因好面子,不敢与新儿家说,只能当着其他家的面说起这件事情。其他家以一传十,十传百到处说给其他家的人听见,最后传到新儿一家。也通过这不断地传播,让所有人都知道新儿是一个不听话,爱闯祸,偷别人家东西的小孩。原本与新儿一起上学,两人关系十分友好的泳之,因泳之母亲在别人嘴里听见新儿的事情后,便让泳之不要再与新儿一起玩耍。原本一对关系友好亲密的好朋友就因此而破裂,变成互不装作不认识,互不打招呼的熟悉的陌生人。
但十分神奇的是,最先传播新儿的“丑事”的人,却故意想要与新儿一家交好,时不时来新儿家串门,来新儿家与新儿的家人唠嗑。还在新儿家人面前夸张地夸赞新儿,夸新儿认真学习,成绩优秀,比自家的孩子优秀等等。新儿亲眼看见她在新儿家夸张地夸赞的表情,眉毛眉飞色舞,嘴巴上扬,说话时手舞足蹈,时不时还往诉说者身上靠,眼神四处飘荡,双脚交叉抖个不停。但是,离开了新儿家后,她又以这种姿态去到别人家说三道四,吐槽新儿家,说新儿家的事情,传播谣言。新儿有一次亲耳听见过她说新儿家的坏话,故意躲在身后不说话,直至她说完后,新儿才开始出现在她面前。新儿看见她的嘴脸顿时发生了变化,刚才的神采飞扬变得紧张慌乱,不知如何是好,又转变姿态故作轻松。新儿看见她这样,不禁对她十分摈弃,眼神还带有不屑。
尾声
这条小村带给新儿太多的伤害,让新儿想要逃离这个地方,逃离这里的人与事。新儿在这里的所见所闻,都让她感到心寒与悲凉。这里的家没有温暖与爱,这里的人没有同情与友好,这里的事没有真诚与感动。最后,新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地方,她因为上学,她离这条小村越来越远,她去到了其他的地方,那里比小村繁荣,那里的人比小村里的人热情,那里的故事比在小村里多了一份真诚,少一份猜忌,在那里,更让新儿得到更多的快乐。久而久之,新儿爱上了这个新的地方,她发现这条小村在她的内心失去它的地位,已经被她遗弃许久,等到她想要回去在看看这座小村时,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看见原本的小村庄已经被工业区、房地产所埋没在地底下,村里的人选择离开这个地方的都已经离开了,这条小村失去了它原本的生活气息与人文事物,失去了它原本的温度。尽管这条小村带给新儿很大的痛苦,但新儿看见它的消失,内心不是欢喜,更多的是一份萧瑟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