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果被断章取义的两句话的解读
这几天看到一些人引用了陈果的两句话并给予批评,所以就去看了原话如何,结果发现这两句话其实都是被断章取义而被误读了。
在写此文时,首先想说的是,我原本对陈果并不关注,也不关心,写此文只是就事论事解读一下。
批评帖之一
批评帖之一
一、关于第一句话:
许多人批评的第一句话是“学会与黑暗和解,当你与黑暗和解的时候,黑暗已经没那么黑了。”。
乍看之下,这句话确实是错得离谱。因为如果和黑暗的势力和解,那岂不是在助纣为虐吗?这应该是正常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吧!
基于此疑问,我便特意去看了原讲课视频,这里按视频内容顺序摘录一些语句在下面:
[真正有幸福能力的人,懂得与烦恼共处..懂得与生命当中时不时出现的黑暗共处...懂得节制悲伤,仍然会竭尽全力怀着希望...去创造哪怕一点点美好..我们有个同事,需要肾透析...他把生活中的悲伤和病痛,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与它和解了...学会和逆境共处,学会和不幸和解。
在顺境当中享受幸福、分享幸福、传播幸福,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黑暗会来的,不幸也会来的,黑暗和光明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有黑暗没什么,这就是生活,有苦难没什么,这就是生活,学会与黑暗和解,当你与黑暗和解的时候,黑暗已经没那么黑了。”]
就着以上此讲课视频来看,其视频主要讲的是人生经历逆境时的黑暗问题,而非面对黑恶势力的黑暗问题。对此我的评论如下:
*此黑暗非彼黑暗
先不论此讲课视频水平之高低,但这句话里的“黑暗”乃是指一个人在经历人生黑暗时刻,而不是指着面对恶之黑暗,可见在这些批判陈果的人里,并没有辨清其所指的黑暗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被发帖者的断章取义给误导了。
另外,有网友说起陈果用“黑暗”来表达经历之艰难是否用词不当,对此我的回答是:用“黑暗”来描述人生中绝望的日子(譬如忧伤、软弱、无助等等),是正常说法,用词并无不妥。在其视频里这句话就是指人生经历的黑暗时刻。对此只要想想那些因感情、经济等原因甚至自杀的绝望者,当他们慢慢接受现实,积极往前看,可能就不那么绝望了。
写此文时突然想起前天网友就此事所引用的尼采的话和所做的解读,摘录如下:
【树】尼采的树喻很出名,很多人都引用过。大意是一棵树要往上生长,根就必须深深地扎入地里。细分析一下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光明和黑暗是一个统一体,二者是互蕴的,没有黑暗无所谓光明,反之亦然。
除了此网友认为人生经历就如同树一样,确实有黑暗和光明的经历讲究以外。其实关于人生经历的一些黑暗或黑暗时刻,虽然各人经历的黑暗深浅不同,但其实到处都有哲学对此讲述到,其中在圣经里就有多处指出:
譬如在《约伯记》里约伯就讲到“他在左边行事,我却不能看见,在右边隐藏,我也不能见他。 ”,就是一种在黑暗的经历里。又譬如在《创世纪》里讲到“亚伯拉罕沉睡,惊人的大黑暗临到他身上”,就同样是在经历一种黑暗的事。
所以可见,黑暗不只指面对黑恶势力的黑暗,同样也可指着人生经历中的黑暗时刻,这种黑暗包括了容易使人软弱、失败等等环境,甚至还是指着一种在黑暗中的默默成长。
二、关于第二句话:
再者,许多人批评的第二句话“道德是无用的,人格是无用的,友情也是无用的,因为都换不来面包。”
乍看之下,非常错谬,这还是一位复旦大学教授吗?简直是为着面包,去出卖道德、人格、友情了啊。
基于此疑问,我又去看了原文整段话:
[在某种程度上,道德、人格和友情都是无用的,它们给不了我们面包。友情要是有用起来,那叫人脉,不叫友情,所以友情是无用的,它在那就够了。不要把用处当成价值观里的第一位,我们在乎物质,我们在乎名利,但它从来不是我们唯一在乎的,它从来都不是主导的。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这样的心灵才能飞翔。]
从此段原话来看,则就完全不同了。这里指的是道德、人格、友情都是属于精神层面,是最珍贵的东西,不能拿来使用换取利益,不能让“用处”排在“第一位”。所以既然不能用来当做购买面包来对待,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是无用的”。
比较细致的解读就是,道德、人格、友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带来社会的回馈,正所谓好人有好报。但对于个人的修养来说,道德、人格、友情都是最珍贵的东西,不能拿来使用和贱卖,不能让“物质、名利来主导”这三样价值,而应让这三样排在用处的前面,即排在第一位,否则友情便不是友情,而是变成人脉了。而若能做到这三样东西不是去拿来换取面包,不拿去和“用处”联系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心灵才能飞翔。
如此从整段话来看,一些人断章取义的解读,和原文意思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