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编(三)

孟子和农墨两家分别进行了论战。

都以孟子的胜利而告终。不过,如果来的是农墨两家的当家来,胜利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大概与滕文公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滕文公与孟子关系应该是不错的,在其为太子时,孟子就给他讲过性善的道理,在他父王死后还就丧礼问题咨询了孟子。作为太子时,滕文公还是把孟子当作亲信看待的吧。

等到滕文公当政,尽管滕国是个小国,滕公却有很大的雄心,他向孟子询问治国策略,还井田制来着。滕公还留下了农家的许行,但许行的追随者很不尊敬滕公。孟子知道了,于是两人争论起来。

许行手下说滕公不种田不做饭,所以他不贤能。孟子一句话噎死了他:“要是人人所有活都干,那许行的帽子和衣服哪来的呢?”并且指出许行的学说太过虚伪,不可能所有的东西在市场上的物价一样。

墨家信徒夷之也跟孟子不对付,说儒家“君王爱护百姓像爱护婴儿”这一观点跟墨家“兼爱”差不多,孟子举出恻隐之心来反驳他。然后夷之就“怃然”了。

孟子这两场辩论似乎特别厉害的论据,可能农墨的人口才太过差劲吧。孟子弟子公都子问过他是否喜好辩论,他说:“我只不过不想让那些邪说盛行于世而已。”

也许是孟子太过展现锋芒,不知什么时候他又到了宋国。他的弟子彭更就问他由一国吃到那一国不也太过分了吗?孟子说读书人用自己的才学混饭吃怎么不对呢?彭更就哑口无言了。其实彭更重点想说的是在各个国家“传食”大概是不好的吧。

不过孟子对自己到处做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的,他以孔子的例子说明“士”是做官的,而且很急迫,他说“士之失位,犹诸侯失国家也”。但是又不能轻易做官,因为合乎礼义才可以,就像男女成婚需要媒妁之言一样。

孟子又到了宋国……


本文相关内容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卷三、《公孙丑》上 1、趁势而为,事半功倍。 公孙丑(以下简称“公孙”)问孟子,如果让孟子在齐国掌权可能做到像管仲...
    夏砖家阅读 4,191评论 0 4
  • 这几年一直用灯塔的本本写日记,希望能坚持一年一本,一年买一个颜色! (我不会说我已经把明年的本子都买好了(*/ω\...
    SugarLYS阅读 2,555评论 4 5
  • 关于你是我的眼 “你是我的眼”有很多很多版本,大体就是一个人蒙上眼睛,另一个人带着她去探索一个新的地方。 当我们闭...
    WEI_曹蕾阅读 4,558评论 0 1
  • “不闻不问大概最好”
    北七海阅读 619评论 0 0
  • 下午,好心的同学提醒我,我的双肩背包坏了,这个我是知道的,拉链下面开了道口子,因为我总是给它装的很满。因为她的提醒...
    继续海阔天空阅读 2,70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