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存在问题的思考
1. 教育理念口号化。层出不穷、眼花缭乱、难于落地。
2. 教学封闭化。教学内容不紧密联系生活,校外资源拓展运用少。
3. 德育管束化。“重教书,轻育人”。重说教。为了安全过分管束学生。
4. 课程统一化。个性化选修课程少,培养学生如标准化流水线生产。
5. 课程学科化。只有分科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少。
6. 教学方式(单一化)讲授化。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少,实践体验活动少。
7. 办学追求功利化。
8. 管理官僚化。行政人员工作量特别大但岗位津贴不如班主任。
9. 绩效平均化。难于体现多劳多得与优劳多得。
10.信息化走歪。为用而用、过度滥用等现象普遍。大量用课件演示替代实验操作
摘自一小学校长的朋友圈
关于当下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存在问题的思考
1.口号化的教育文化一一思想理念一大堆,名词概念满天飞,经验案例啥都有,就是不知实践怎么走。喜欢玩概念,各种口号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却难于落地。
2.封闭化的学校教育一一教育教学内容不紧密联系生活,校外资源拓展运用少。
3.管束化的德育工作一一为了应试,“重教书,轻育人”现象依然存在。德育重说教,不走心,怕担责,为了安全过分管束学生。
4.统一化的课程体系一一人人普修的大一统课程多,满足学生个性化、特长化成长的选修课程少,培养学生如标准化的工厂流水线生产。
5.学科化的课程形态一一大部份学校只有分科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少,也缺少相应师资和设备资源。
6.讲授化的教学方式一一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少且低效,实践、体验活动少。
7.功利化的办学追求一一做拿奖的教育,总是把有限的人、财、物资源用于少数能拿奖、快拿奖、拿大奖的顶目上,然后大大地宣传。师资队伍建设中,训研活动追求能拿证有利评职称、评名师。热衷于搞各种名师评选,有些名师往往只会写论文、搞课题、出专著、开讲座,就是不会上课、不会带班、不会相处;评上的名师往往不立足本职工作,却传经送宝满天飞,满嘴跑火车,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近水楼台不得月”,身边家长同事并不认可,怕自家孩子分到他班上。
8.官僚化的管理团队一一学校行政能上不能下,没有到期换届的制度。绝大部分行政都是从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中提拔上来的,行政人员少,而且当下形式主义盛行,为应对形式主义,行政人员工作量特别大(工作量远超因担任行政职务减掉的几节课时工作量),但大多数学校的行政人员岗位津贴却很少或没有(不如班主任),担任行政人员的吸引力和工作积极性严重受影响。
9.平均化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顶层设计难于体现多劳与优质多得,不仅难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成了学校的矛盾源头。绩效工资不应该按职称、资历核算到个人头上,然后再提取出来再分配,这样的设计导致很多拿不回自己工资中提取部分的老师心理上总认为自己的钱被别人分走了,难免心理上不平衡,影响积极性。为免矛盾,学校往往尽可能平均化(即差距非常小,难于明显体现多劳与优质多得)。应当按学生、班级和教师数量综合考虑核拨到校,在一定的规范约束之下(如校长不能高于全校教师平均数的百分之几,且与业绩挂购),由学校根据办学思想、办学导向等办学实际设计突出多劳多得、优质多得的绩效考核工资发放办法。
10.信息化的不当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了管理、安全、教育、教学工作,但是设备设施不会用、很少用现象与为用而用、过度烂用等现象也比较普遍,如课外作业app、上课常用平板、大量用课件演示替代实验操作等等,不利于学生健康、不利于学生形成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