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如何使用“折现率”进行常见生活决策 – Zero | 吴玉昆的个人主页,20200222转到简书上分享。
忘了最早什么时候接触了折现率和现值的概念,印象比较深的是看过一个“可汗学院”课程,形象的描述了什么事折现率和现值,如何比较不同年份下的资金。
后来生活中真的遇到了相关的决策,不自觉就想到了”现值“的概念,并基于此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其中一个值得记录的事情是19年下半年,家人差点被忽悠办理了中德住房的“省息贷”业务,幸好在我详细分析后中止了业务办理,虽然和家人为此还闹了一点矛盾,教训之一是从一开始就应该持质疑心态,而不是到最后才发现这个业务是个坑,为此付出了不少沉没成本,又影响了家人情绪。详情见商业社会系列:中德住房储蓄贷款是个坑?
等到19年12月,在一位朋友的朋友的微信公众号中,看到了一篇推荐”高收益年金险“的文章,我当时的第一判断就是“是否和中德住房省息贷款是一个套路?“
今天拿出之前分析中德省息贷的excel表格,把文章中的一个年金险的收支情况放进去,计算不同贴现率情况下的支出现值和收入现值,看看我现在的理财收益是否高于这个业务。
业务核心内容:
30岁的买了 ** 年金险,每年交10万,交10年,一共交了100万。
60岁开始领取,每年领14.9万,一共领20年,总共是298万。(领满20年,去世之后不再留钱给家人)
这个业务的内部收益率可以达到4.3%
我很好奇这个“内部收益率”4.3%是什么意思,怎么算的。虽然不懂内部收益率,但我知道我用“现值比较“,肯定是正确的判断方式,所以拉出一个excel表格,计算不算折现率下的收入现值和支出现值的数值大小,结果如下。
折现率(理财利率) | 4.0% | ||||
---|---|---|---|---|---|
现值(2020年) | 现值(2020年) | ||||
age | year | 支出 | 收入 | 支出 | 收入 |
30 | 2020 | 10 | / | 10.00 | |
31 | 2021 | 10 | / | 9.62 | |
32 | 2022 | 10 | / | 9.25 | |
33 | 2023 | 10 | / | 8.89 | |
34 | 2024 | 10 | / | 8.55 | |
35 | 2025 | 10 | / | 8.22 | |
36 | 2026 | 10 | / | 7.90 | |
37 | 2027 | 10 | / | 7.60 | |
38 | 2028 | 10 | / | 7.31 | |
39 | 2029 | 10 | / | 7.03 | |
40 | 2030 | / | / | ||
… | … | … | … | ||
59 | 2049 | / | / | ||
60 | 2050 | / | 14.9 | 4.59 | |
61 | 2051 | / | 14.9 | 4.42 | |
62 | 2052 | / | 14.9 | 4.25 | |
63 | 2053 | / | 14.9 | 4.08 | |
64 | 2054 | / | 14.9 | 3.93 | |
65 | 2055 | / | 14.9 | 3.78 | |
66 | 2056 | / | 14.9 | 3.63 | |
67 | 2057 | / | 14.9 | 3.49 | |
68 | 2058 | / | 14.9 | 3.36 | |
69 | 2059 | / | 14.9 | 3.23 | |
70 | 2060 | / | 14.9 | 3.10 | |
71 | 2061 | / | 14.9 | 2.98 | |
72 | 2062 | / | 14.9 | 2.87 | |
73 | 2063 | / | 14.9 | 2.76 | |
74 | 2064 | / | 14.9 | 2.65 | |
75 | 2065 | / | 14.9 | 2.55 | |
76 | 2066 | / | 14.9 | 2.45 | |
77 | 2067 | / | 14.9 | 2.36 | |
78 | 2068 | / | 14.9 | 2.27 | |
79 | 2069 | / | 14.9 | 2.18 | |
80 | 2070 | / |
如果修改折现率,得到以下的表格:
折现率(理财利率) | 3.0% | 3.2% | 4.0% | 5.0% |
---|---|---|---|---|
Total Pay,万元 | 87.86 | 87.14 | 84.35 | 81.08 |
Total receive,万元 | 94.07 | 87.30 | 64.93 | 45.11 |
换言之,如果我的折现率(理财收益)是3.2%,那么我前十年投入的100万,和之后收到的298万元,是完全相等价,不赚不亏。
所以这个业务是否值得,取决于一个人自己的折现率是多少,如果保持平均年收益率超过3.2%,自然就没有必要办理。
当然如果考虑行为经济学的原因,是否办理就复杂一些,比如年金险是一种强制储蓄,这也是《助推》一书中提到的合理现象。
之后我查了一下什么是“内部收益率”,才发现这就是我要找的”支出现值=收入现值“的临界利率,知乎上一堆高大上的分析,无非就是强调这一点。
IRR(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它是一项投资渴望达到的报酬率,越大越好。
简单说说为什么要用现值这个工具。
分析问题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分析的本质是比较! 我超级喜欢这句话。同样道理,做经济决策时,尤其是想弄清楚”我花的钱到底值不值“的时候,关键依然是“比较谁和谁”,我花了100万,能赚回100多万吗?
传统社会,本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人人都能看明白,因为比较都是当下时刻。
但是金融社会让我们可以现在借入钱以后还钱(买房买车甚至买手机),或者现在借给别人以后要回钱(比如这儿要说的年金险等),比较不在同一个时刻,简单的问题就变复杂了。
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如何将不同时间的金钱放在同一个时刻“比较”,答案就是“折现率”和“贴现”的概念和工具。
现值:在给定的时刻,一次(或多次)该时刻之后发生的现金(现金流)在该时刻的价值(总和)称为现值。这个概念反映了金钱的时间价值,以及金融风险等诸多因素。现值计算为发生时间不同的现金流提供了基准相同的比较方法,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经济学中。——现值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Ok,结论就是
- 分析的本质是比较
- 现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
- 用现值的方法,将不同时间的资金转换到同一个时间,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
-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决策,都应该用现值的概念去分析
备注:
2019年12月,看到相关的公众号文章,想写一篇分析文章,加深自己的理解,也弄清楚这个业务。等到2020年2月5日,才真正开始写这篇文章。
先用excel分析了这个业务,然后把excel计算结果复制到mweb中(自动转成markdown格式👍),excel加上写作,本文总共花费了1.5h
2020025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