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等你长大就懂了”。
虽然那时候很小,但仍能从中听出敷衍的味道。
有时候很生气,觉得大人们瞧不起我,只要你细心给我讲,我又不傻,怎么会不懂呢?
有时候,甚至机智地觉得是大人们也不知道答案才找来这样的烂托词。
时光像落在炭火上的水滴,呼地一下散了。现在,我终于理解了那句“等你长大就懂了”的意义。
的确,有些东西,在不经历岁月沧桑的时候真的就觉得它离你很远,即使知道了,也未必懂。
“懂”和“知道”是不一样的,因为“懂”这个字,走心了。
比如有些诗,想一想,背下来快三十年了,但当年只是会背,如今,才真正懂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
晏殊的这首词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两个成语。
而且这两句,也是这首词里的千古名句。
小时候,老师会跟我们说,这两句一定要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原文填空多半会考这两句。
长大了,再读这首词的时候,读到“夕阳西下几时回”忽然就陷入了沉思;读到“小园香径独徘徊”忽然就湿润了眼眶。
夕阳落下了,几时会回转呢?这是一种又盼又怕的心情。
盼,当然是希望落下去的太阳早点升起,盼光明,盼温暖;而怕,是心里已然知晓明天升起的太阳已经不是今天落下去的那个了。
或者说,不是太阳变了,而是看太阳的人变了。
至于“小园香径独徘徊”,要知道,晏殊贵为宰相,他的小园里怎么可能只有他自己呢?
但是有时候孤独不是外在的氛围,而是内心的感受,如果没有人懂自己,越是热闹,就越是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