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在沈阳之23:老妈喊我回家吃饭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寂寞值班  文字相伴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天天老妈都会喊你回家吃饭。

  我很幸运,在我即将成为“一枝花”的年纪,老妈来到沈阳,来到我身边,我也幸运地有了机会吃老妈亲手做的饭菜。

  其实,只要我爱人在家,老妈并没有多少上灶的机会。

  对于婆婆,爱人像亲妈一样孝敬着,甚至对亲妈还亲,总担心婆婆吃不好、睡不暖。

  那种亲近与关心不是装出来的。事实上也装不出来。真与假,虚与实,一眼都能看出来。

  爱人对婆婆好,可与她老妈的关系却不那么融洽,至少表面上不是那么亲密。

  我岳母脾气急,性格倔,动不动就拿我小舅子出气。

  可能是爱人比她老妈还急还倔的缘故,岳母似乎有点惧她女儿,即便生气了,一般也不会跟她唯一的女儿急眼。

  而爱人呢,更多的时候在管着她老妈,让老人家对后人宽容一些,尤其要善待我们那勤快懂事的弟媳妇。

  时不时的,爱人就要劈头盖脸地说我岳母一顿,把老太太说得眼泪叭叉,很是委屈。

  说来也怪,即便如此,岳母依然很听女儿的话,几乎说啥听啥。

  哈哈,老妈小时候管我们,等到老妈老了,我们这些孩子开始管老妈了。

  人生真有意思,大与小,对与错,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轮回。

  在亲情的世界里,不存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只有爱与被爱、享受付出和无私付出。

  爱人对婆婆,也是一种爱和付出吧。

  爱人对我们共同的老妈真的很好,好到让我嫉妒。

  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说到我妈和岳母,爱人都习惯说“你妈”或是“我妈”。

  那时我很生气,经常和她掰扯这件事情:都是妈,怎么还分你我?

  可能是我极力抗争和率先垂范的缘故,反正突然有一天,我妈也变成了爱人的“我妈”。

  爱人对婆婆的好,更多的体现在细节上。

  昨晚,因为正值“雷锋月”,我们单位俱乐部放怀旧的黑白电影。

  考虑到老妈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便与俱乐部刘主任联系,让老妈和我儿子他们成了仅有的几位地方观众。

  对这种黑白电影,爱人是不感兴趣的。但她依然坚持把老妈送到俱乐部,等电影结束了,再去接老妈一起回家。

  晚上九点多,给爱人打手机,问老妈到家没。

  我以为爱人没和老妈在一起,便有此一问。

  爱人提示我:往家打个电话不就知道了?

  一打电话,老妈和儿子到家了,爱人也在家。

  爱人笑我动作还挺快,还提醒我今后要经常用这种方式关心自己的牵挂的人。

  爱人还说,你不想人家,不代表人家不想你。

  这个“你”,指我老妈。

  越来越觉得,爱人现在说话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有哲理了。

  显然,爱人又在批评我不爱给老妈打电话了。

  这是实情,我确实不爱给老妈打电话。以前,老妈远在重庆开县山区老家时,我经常忘记给老妈打电话,有时一个月都不打一次。

  其实不是忘了,而是不知道说些什么。

  大概做儿子的都这样想吧:与其三言三语应付了事,还不如把那份思念深埋在心底。

  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就是没养成经常给老妈打电话的习惯。

  老妈没来沈阳之前,只要我不出差,每隔几天,爱人就要提醒我:是不是该往老家打电话了?

  每每此时,我都推三阻四,屡屡受到爱人的强烈批评。

  老妈来沈阳之后,我依然经常出差或是加班。

  即便是在沈阳,也不是每顿饭都能回家吃。

  我依然没有养成给老妈打电话的习惯。

  有时工作忙起来,明明不能回家吃饭,我也会无意忘掉打电话告诉老妈一声。

  有好几次了,我已在单位食堂吃过饭正在干活,老妈打来电话,喊我回家吃饭。

  我说我吃过了。老妈说都煮好了,你回来吃点再去加班嘛。

  或许,我真该改改这个不爱给老妈打电话的臭毛病了。

  我知道,对我老妈来说,能给自己喜爱的小儿、小儿媳和孙儿做饭吃,也是一种人生幸福。

  每天早上和我岳母一起去早市买菜,之后煮来给我们吃,老妈显然很享受这个过程。

  一起吃饭时,老妈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把最好吃的让给孙儿或儿子儿媳。

  当然,毕竟老妈成了老小孩儿,到了我们照顾她的时候。

  这方面,爱人做得比我好。吃饭时,她会把好东西让给老妈吃。

  老妈从来不会独享,不能让我和爱人“屈服”,她就会往她孙子身上使劲,总把好吃的让给我儿子。

  小屁孩儿已经不小,已然知道心疼奶奶,会反抗,会拒绝。

  每每此时,老妈除了微笑还是微笑,满脸的慈爱与幸福。

  渝夫  2012年3月3日6时16分写于辽宁沈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