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一家公司时需要关注的几个财务指标
1:现金收入比
即做一项生意能回收多少钱,比如我进了100块钱草鞋,卖给刘备,刘备支付了我100块,那现金收入比就是1
公司的现金收入比怎么算?
这个指标的分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来自现金流量表,分母来自利润表(销售收入),在公司对外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中都能找到。
好的公司现金收入比会很高,甚至大于1,比如茅台历年的现金收入比都是大于1
2: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举个例子。武大郎开烧饼店,他投资100两白银租了店铺,买了煤球、干柴和面粉,一年下来扣除成本费用后,共赚了15两白银,那么武大郎的烧饼店的净资产收益率是15%。对于一家公司只看一年的数据是不够的。
在做投资的时候,我会选那些净资产收益率过去五年一直在15%以上的公司。
3: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
净资产收益率是从资本的角度去看盈利能力的强弱,而这个指标是从人的角度去分析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
举个例子。假设林黛玉开了香囊店,她和紫鹃两个人忙里忙外,辛辛苦苦做女红,一年收入100两白银,扣除布料等成本,盈利了20两白银,那么香囊店的人均创收(收入)是50两白银,人均创利(盈利)是10两白银。
在做投资的时候,我会选那些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都很高的公司。
多少算高?其实没有绝对数字,需要与行业内的其他上市公司做比较才能看出来。不过有个简单的筛选法则:现在沿海地区普通工人的年收入为6万~7万元,所以人均创利在10万元以上,同时人均创收在100万元以上的公司应该算是比较好的。
4: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资产变现能力强弱的一个指标。总资产周转率越高,公司的变现能力越强。
举个例子。孙悟空花了1000元买下花果山,然后安排小猴子和它一起种桃树、施肥和捉虫。一年后,孙悟空把成熟的桃子卖掉,得到100元的销售收入,那么这一年的总资产周转率是10%。如果孙悟空和白骨精不计前嫌,联手管理花果山,让这些桃树结出了更多桃子,一年下来实现了200元的销售收入,那么总资产周转率是20%。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相应的收入越多。
当然,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分子(销售收入),还取决于分母(总资产)。如果孙悟空一开始只花了100元买花果山,一年有100元的销售收入,那这时候的总资产周转率就是100%,比上面两种情况都高。
在做投资的时候,我会选那些总资产周转率超过100%的公司。
5:季度收入增长率
季度收入增长率的计算很简单,首先找到公司每个季度的销售收入(这些数据在公司的季报和年报里都能找到),然后计算同比增长率(与上一年同一个季度的数值对比)即可。
多年的投资经验告诉我,如果公司的销售收入没有增长,那么公司利润的增长会比较困难。在做投资的时候,我的独门方法是:选连续八个季度的季度收入增长率都超过15%的公司去投资。
6:商誉净资产比
商誉是在公司对外并购的时候产生的,它是一项无形资产。
举个例子。韦小宝受康熙指派到少林寺当和尚,途中看到了正在挑选花布的惊为天人的阿珂。为了再次见到阿珂,韦小宝当即决定买下布庄。布庄的老板在折算土地、房屋、布匹等以后开价白银400两,韦小宝思美心切,大手一挥甩出500两银票,说不用找零了!这样,韦小宝多花的100两白银就形成了商誉。
可见,商誉并没有对应的实物资产,而是收购方愿意付出的溢价。
一年之后,如果布庄的生意不好,那么这时候需要调整商誉的金额,从原来的100两白银下调成50两白银甚至更低,这个动作叫作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对公司股东的影响较大,因为商誉属于无形资产,减值会造成公司股东实打实的亏损。
在做投资的时候,我会选择那些商誉净资产比低于50%的公司。当然,如果更谨慎一点,商誉净资产比低于30%是更好的选择。
7:毛利率
毛利率的计算更简单:它的分子和分母都来自利润表。其中,分子是用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分母是主营业务收入。
关于毛利率的应用,我有以下心得。
(1)一般选择毛利率高一点的公司进行投资。
(2)拉长时间,除非外部环境有重大变化,否则公司的毛利率一般比较稳定,不会有大幅波动。
(3)公司的毛利率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差异不会变化很大。如果有异动,投资者需要仔细分析。
8:研发支出
研发支出是指上市公司在进行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等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研发支出对于上市公司保持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在做分析的时候,我一般会研究两个数据。第一个数据是过去三年研发支出的绝对金额。我希望看到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像苹果公司那样每年能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第二个数据是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我多年的投资经验是,这个比率在10%~30%比较健康,理想情况是在20%左右。如果比率太低,表明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不足;而比例太高的话,往往预示着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不可持续。
当然,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研发支出比率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研究的时候还需要多与公司自身的过往历史比较,同时也要与公司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