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空中孤月轮
——《春江花月夜》教学之思
张若虚凭借一首《春江花月夜》冠绝全唐,竟为大家,此诗也被闻一多先生尊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面对这样一首精美绝伦、情理交融的妙诗,我每一次的课堂处理都小心翼翼,唯恐亵渎。我曾经让学生改写过散文,也即他景而仿写过乐府古题,甚至还组织过同学们用书画来表现其意境。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兴奋又带着遗憾的,我不停地问自己,这首诗难道仅仅美于语言意境?她不息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今年,我再次出发,在遗憾中继续寻找。
最初,我用常规的朗诵教学法,用专业的配乐朗诵、教师范读、学生展示朗诵,在反复的吟咏中找到古典诗歌的韵味。并且请同学分享自己诵读某句的处理理由和朗读感受。这个时候,大家都有一种感性的美感,认识是朦胧的。
当天我留下预习作业,设置了三个问题:
一、《春江花月夜》美在哪些方面?结合诗句赏析。
二、闻一多评价她“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你如何理解?
三、《春江花月夜》一扫南朝浮艳文风,带给盛唐诗歌浓烈的青春气息,她是如何做到的?
学生的作业是惊喜的。大多数同学都能用比较老道的鉴赏语言回答第一个问题,说到了意境美、语言美、哲理美、情思美,表现手法美,不一而足。然而后两个问题的答案就五花八门了。
于是执教时我概括了同学们的答案,就她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思美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板书。体味意境时,请同学描述诗中画面,选词来表现意境。孩子们说出了意境的空阔高远、静谧空灵、优美博大……我顺势问道写景的这八句语言特点是怎样?表现的精神风貌是怎样?几乎没有思索,同学们都领悟到语言的清新自然、空灵脱俗;感受到胸怀的坦荡自信、豪迈洒脱。我再说到,即便不清楚作者,也会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个时代?孩子们议论纷纷,“当然是盛唐”“唐人的气象”。我惊异于他们对气象的解读,于是展示出诗论大家的“盛唐气象”说。用通俗的语言告诉他们,盛唐气象主要体现为语言的自然清新,精神风貌的大气开阔、昂扬向上。再选取了盛唐山水诗人代表王维孟浩然的若干代表作,读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读到“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读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同学们的表情惬意而畅快。最后,他们总结为张若虚的山水为盛唐的山水诗作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准备,作了澄澈爽朗的精神准备。
该怎样理解“诗中的诗”呢?我展示了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从曹操的《观沧海》这首并非真正意义的山水诗,到谢灵运谢眺的致力于山水诗创作,晋人向外发现山水,向内发现了自己,固然有其卓越的文学史意义。当孩子们读名作《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时,除了对“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澄江静如练”欣赏外,其余的句子连字面理解都成困难。同学们也在这种比对阅读中明了本诗的超越性意义。最后他们总结说本诗避免了语言的诘聱晦涩、用词的雕琢匠气,是“顶峰上的顶峰”。
按照这样的思路,解读第二部分哲理美时就顺畅许多。孩子们从张若虚的江月叩问中感受到了他对于人生短暂的感伤,但从“人生代代无穷已”中读到了他的乐观。他们例举了这点对盛唐诗人的影响,比如李白的《把酒问月》《春夜宴从弟》,“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人生苦短,江水无情,但代代相传人类永恒,个体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恒久已经有了哲学意义上的融合。只有去不断探寻,才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正确选择。本诗为盛唐的哲理诗注入了浓郁的青春气息。
而叹息生命,早在魏晋诗歌专题时就读到许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诗十九首》里的叹息是萎靡沉沦的无奈,阮籍曹植的叹息是吞声踯躅的忧惧,刘希夷的叹息是苍白无力的妥协,张若虚的叹息却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青春气息。“诗中的诗”可见一般。
解读情思美时,同学们借助“月”“鸿雁”等意象读到了真挚多情的青年男女,感受到的是爱情的纯洁而非怨念。我让他们联系之前读过的游子思妇的闺怨诗,《行行重行行》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的女子坚强而少了柔美;《青青园中葵》里的男子浪荡无行,女子懦弱无能;《冉冉孤竹生》里的男女痴缠纠结,充满怨恨。他们说,这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而《春江花月夜》超越了这份俗气,让闺怨有了艺术的唯美向往,是属于“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可是大唐气象该怎么理解呢?盛唐的爱情诗也没有特别璀璨的啊!于是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某天我读到“碣石潇湘无限路”,我完全不觉得是游子思家的山长水远,我想起自己艰难求学艰难找工作时的绝望之感,就是这种万里迢迢遥遥无期的感觉。我在读“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时,想起了那些年的遗憾、错过、不甘、懊悔,我讲着讲着便湿润了眼眶。诗歌的魅力在于超越时空还能读到与己的心意相通,这便是她的气象。
如同我们读《湘夫人》会去解读湘君解读屈原,但最后都会读到自己的踽踽独行上下求索;我们读《春江花月夜》会去读她的诗境她的情感,但最后我们都会去观照自己来时的路和去向的路。品读诗歌,读解心灵,这是她生命不息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