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端午时,端午民俗你都知道吗?

湖南省的汨罗,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楚文化发祥地之一。端午节在春秋之前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屈原在这天殉国明志,演变成汉族人民祭奠屈原、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又到一年端午时,端午民俗你都知道吗?

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佩香囊和拴五彩线,用独特而神秘的习俗,怀念着屈原。

吃粽子

汨罗江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汨罗人为怀念屈原,将祭龙用的竹筒饭扔到江中。江畔居民在端午梦见屈原托梦说祭品都被江中鱼虾吃掉了,“可用粽叶裹饭,呈尖角,鱼虾误视为菱角,再系五色丝线”。自此民间便以角粽代替了竹筒饭,每年端午,汨罗人都会向江中扔粽子以祭屈原,逐渐形成各地吃粽子的端午习俗。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馅料命名,纯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包肉馅的叫肉粽等。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考上理想的学校。

赛龙舟

端午习俗中流传最广的赛龙舟,是汨罗人的发明。相传,屈原端午投江,两岸数百条渔船争相打捞,人们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并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流传至今。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端午佩戴的香囊,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逐渐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手工艺品。

挂菖蒲

汨罗当地流传着“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的传说,汨罗人把菖蒲视为屈原佩带的宝剑,插在门窗取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一种民俗。

插艾草

汨罗素有“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的民谣,艾叶可以驱蚊,又有独特的香气,每年端午,当地居民都要将艾叶插在门窗上驱虫除害。

喝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主要是取避毒祛邪的彩头。

系五彩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每逢端午,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人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由此可保安康。

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演变成了纪念一位诗人的节日,屈原和端午,是文化与传统民俗的绝妙结合,这种文化现象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谨在此预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说到端午节,我们联想到最多的民俗是吃粽子,划龙舟。其实在...
    魔王_Archenemy阅读 5,639评论 0 10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好词~ 龙舟竞渡 屈志从俗 食古不化 ...
    静语微文阅读 8,469评论 0 29
  •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
    晓生微言阅读 4,538评论 1 10
  • 端午节是我国流传了2000多年的传统节日。先说“端午”这两个字,“端”是开端、开始,“午”就是炎热...
    了了520阅读 4,166评论 0 2
  • 每年4月1日,这时候哥哥张国荣永远被都歌迷们怀念。当初哥哥的死因是神一样的谜,现在媒体分析是抑郁症。因抑郁而...
    一米_HZ阅读 1,562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