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总觉得不被理解,长大后常常很轻易的对别人说出“我理解”这三个字。在家人这里,我终于明白理解这个词以后要慎重表达,同时在所有的关系中一定要多多互相体谅。
上次三天小长假回了趟老家,我们家和大伯家是邻居,从小我们两家的孩子一起长大,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和了解。这次家里只有我和妈妈、大妈和小侄女(小可爱),我堂弟和弟媳妇去外地打工了,留下8个月大的孩子在家里让他妈妈一个人带(我大妈)。我刚到家就听到小可爱的声音,便问道“谁在带小孩子呢?” 妈妈说“你大妈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呢?”“一个人带孩子啊,能吃上饭吗,小孩子有这么听话吗?”带过小朋友的人大都可以体会到一个人带嗷嗷待哺的孩子有多不容易。然而令我惊讶的是,小可爱被我大妈照顾得胖乎乎的、衣着很干净,还特别的听话;我也留意到大妈几乎是无微不至,一会帮孩子洗衣服、一会冲奶粉、一会换尿不湿……几乎停不下来的在忙碌着,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家也是打扫整理的特别干净,跟我以前认识的状况完全是两种天地间的差别。后来,我跟妈妈聊天,我说“真没想到,大妈把小可爱照顾的这么好,真的是太精心了。”“对啊,你大妈照顾的可用心了。其实你们小的时候我们也是一样这么带大的,你大妈这么用心的给帮忙带孩子,大人连一句”辛苦了“都没有。”我瞬间愣了几秒钟,内心小有惭愧,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堂弟没有说出的这句“谢谢妈妈,您辛苦啦”,我又何尝不是。我好像一直在忽略这些小细节,几乎很少对父母表达感谢,甚至从来没有用心体谅过父母的爱和艰辛的付出,总以为他们给予的关爱、日常所需、物质上的支撑等,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感谢的话,对外人说的永远是那么自然,对家人确很难说出口,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很理解父母,其实一点也不懂。
我回北京的那天早上,妈妈从早上起床后就一边做饭,一边准备我要带走的行李。我起床后看到妈妈把我所有需要的零碎东西钥匙、充电线、眼镜、水杯……等几乎她能想到的全部准备好了摆放在我的包旁边,生怕我临走时忘带什么东西。当时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惊呆了,以前那个极其心大,什么心也不会操的妈妈怎么突然变得这么细心周到了。本来我是下午2点钟的车,我说“妈妈我12点走吧。”“你早点走吧,早点回去还能休息一下”。我有点恍惚,到底是什么变了,我好像一直都没用心体谅过妈妈,她对我的一切并不是“粗心”,只是我之前没有看到或者只看到了一个小边角。
那天妈妈送我到车站看着我坐上大巴车,看着妈妈的背影又让我想起了爸爸每次送我回北京的背影。记得前年过完年回北京,同事想吃甑糕,爸爸说你在路口等会,我去里面街道买。过了一小会,爸爸拿着一个烤红薯急快的向我走来,“糕甑没有卖的,我看这烤红薯很好,你带着在火车上吃” 刚烤出来的闻着很香且很大的一根。爸爸知道我超爱吃红薯,几乎每次上集去都会给我挑最好的。我接过这个很有温度的红署,透过大巴车的车窗,看着爸爸惭远的背影,眼泪模糊了双眼,那一刻我才深深的理解到朱自清的《背影》。无论是“粗心”的妈妈,还是“细心”的爸爸,他们都一直在为我操着心,只是我未曾好好体谅过他们。
最近这几天一直在反复思考察觉、感知、觉知这几个词,忽然间我对体谅这个词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实,很多东西本身就存在于自己身边,并不是没有,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察觉,才导致不懂体谅,感知不到而已。对于各种人际关系更是如此,如对于别人的关照或举手之劳,曾以为是自己的幸运,现在看来其实并不仅是别人热心肠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那份无价且有意的善意。这一句,要对自己认真的说“姑娘,请一定要多多互相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