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句判词曾经让多少人泪流满面。
不管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还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薛宝钗,都生得倾城倾国,兼有旷世诗才。
一个是水中芙蓉,一个是花中牡丹。各有各的风采,也各有各的孤独。
1
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因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之时,绛珠仙子一道下凡,转世为林黛玉,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的一首《葬花吟》道尽了她的苦楚和孤独。本是荣府四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不想,六七岁时母亲早亡,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长住贾府,寄人篱下,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黛玉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殊不知她所有的剑拔弩张,孤傲小气皆出于自我保护。作为一个外姓人,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生怕受到别人的不重视。黛玉初入贾府时的小心翼翼,仔细观察,都表现出她内心的不安和孤寂。她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她每个难眠的夜晚,该是多么孤独。
黛玉今世是为了还泪而来,宝玉是她世间唯一的知己。她的吃醋和无理取闹是因为她很怕失去他的灵魂伴侣。宝玉是她活在世间唯一的理由。所以,宝玉与宝钗结婚之时便是黛玉香消玉殒之日。
这一世的眼泪总算还完,孤独而来亦孤单离去。只是不知道,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2
宝钗出生在金陵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薛家乃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珍珠如土金如铁”,巨富无比。后薛姨爸去世,只剩宝钗和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三人。
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慈母形象。简直就是慈母的范本。
哥哥薛蟠“因幼年丧父,寡母又纵容溺爱,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一个经常惹事不务正业的兄长,一个传统安分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偌大的家业,倘若宝钗不养成一套独特的处事理论,恐怕家族将衰。
“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
小小年纪,本该活泼玩耍,却变的如此“事故”。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
她不敢倒下,因为背后空无一人。她只能练就一身铜墙铁壁,守护自己的亲人和父亲留下的偌大家业。
这些她尚可承受。但对于宝玉,她一直都是一个局外人。
宝钗曾用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世界观劝导宝玉用功读书,考取功名。换来的却是宝玉的厌恶。她不懂宝玉,宝玉亦不懂她。
宝玉虽然喜欢她,但也只是喜欢。比不上他对黛玉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他们两人的心有灵犀。这种喜欢,更像是姐妹之情,绝非爱情,无关灵魂。
黛玉纵是再多人不喜欢她,尚且有宝玉懂她。宝钗纵是受到所有人的喜欢,也终究走不进宝玉的世界。
虽与宝玉结成“金玉良缘”,最终却是以独守空闺收场。
3
黛玉的死未必是悲剧,宝钗的大婚又哪里是喜剧?
在一起了不一定就不孤单,不在一起也不一定就是不圆满。
黛玉虽死,至少她得到过。而宝钗,终其一生,孤单一人。
喜怒哀乐,悲观离合,正是人生的本来面目。只有经历,才能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