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肖申克的救赎》是从电影开始,因为豆瓣评分比较高,还有《忠犬八公》和《阿甘正传》也不错。后来才去阅读书,那又是一种不同的感觉。相较于文字的描绘感觉电影给我的感染力更甚。也许是演员精湛的演技,亦或是蒂姆·罗宾斯就是为安迪·杜佛兰而生。
刚开始看以为肖申克是主角的名字,后来才了解肖申克就是监狱的名字。故事其实主要讲述了一个被诬陷谋杀自己妻子与其情夫的银行家成功越狱的故事,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角安迪和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的瑞德,就个人的经历人生的目标和理想来讲,他们两人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却也都给了我很深的感悟与触动。其中安迪身上有一种大多数犯人(包括我在内)所缺发的几种特质值得学习,尤其不管身处何地脸上都洋溢着那种深具自信的微笑:
身上有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对自己的价值深信不疑,认为漫长的噩梦终有一天会结束,也坚信自己终会获得最后胜利
安迪·杜佛兰在监狱中却仿佛置身地狱,必须时刻机警地面对狱中的不公平和不人道,他一次次都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尽管他经历了此多痛苦和折磨,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他用二十年,每天都在用那把小鹤嘴锄挖洞,他爬过三百米长的下水道,穿过三百米污脏的下水道,回到了外面自由的世界。
生活中的我们有时何尝不是一样,有时我们定了一个目标,有人也许告诉我们那时行不通的,那是不会成功的,我们相信了,因为告诉我们的人见得比我们多,经历的比我们多,所以有时置身于黑暗的逆境境时,面对不幸与痛苦的时候。要相信相信自己的选择,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坚信自己终会获得最后胜利,就会得到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
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他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他们,他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你知道把他们关住是不对的,所以你会为他们感到高兴,但如此一来,你住的地方仍然会因为它们离去,发现得更加黯淡和空虚。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失的
安迪·杜佛兰总是以一种沉默冷静的方式,全力维护自己作为正常人应该拥有的一切。即使自身身处高墙之内。其中几个场景就很感人,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监狱屋顶阳光下畅饮,安迪坐在旁边注视着狱友们微笑的情景,让你觉得这一刻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
比如安迪·杜佛兰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短暂的音乐声,仿佛使他们有那么几分钟忘了自己身在何处,有那么几分钟感到了自由,有那么几分钟看到了希望,这音乐声带给他们的已经足够了。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
比如在狱中办起了图书馆,当收到用四年的时间和精力换来的政府的二百元钱和一些捐赠的书时。安迪露出了笑容,其实不管这笑容里包含着什么,我想安迪·杜佛兰高兴的并非这些钱和书,而是生命的价值,人生的认可,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利。
安迪·杜佛兰用书籍和音乐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希望的信号,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和希望存在于每个角落,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并努力实现。
每当我看见这些石头时,总会想到,如果一个人懂得利用时间的话,即使每次只有一点点时间,一点一滴累积起来,能做出多少事情?
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懒惰,就是当我们明知自己拥有作出选择的能力,却不去主动改变而是放任它的生活态度。而安迪就是20多年来,每天利用时间一点一点儿把监狱的墙凿透,和旧污水处理厂连通,然后越狱的。虽然狱友瑞德曾经告诉他过,如果想用二英尺的锤子凿墙出去,起码得用七十年,言外之意,那是没有希望的。有时希望这东西很难说,如果安迪信了瑞德的话,在监狱中度过他的余生,也许认命了真的不会痛苦,我想不痛苦的人生也就没有幸福可言,也就没有安迪最后的自由。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起点不同,哪怕再落魄,也要努力去改变它。
肖申克是一所监狱,也是一所体制化的社会,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是如此,在现实中当我们面对着压力,尝试和挑战,是不是已经不再勇敢,转而放弃和逃避,把淡然和宁静当作借口。就像书中的瑞德渡过了半个世纪的监狱生活,在终于获得了他盼望已久的自由之后,竟然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而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人生如果不去突破自己,那么本身不就是一个监牢吗,如果我们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有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却步不前,在遇到困难险阻时转身逃开,其实每个人即使起点不同,哪怕再落魄,也要努力去改变它。
安迪·杜佛兰告诉我们:人生终有两件最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在我们最难熬无助时支撑我们坚强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仰。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