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量创始人杨丽梅姐在群里发了一段话,再见,斯量,忐忑很久终究还是这样决定,与其一一跟大家道别,倒不如这样说下来龙去脉,刚刚三年整时间,后悔?遗憾?不舍?.......
其实我更想说:感谢这三年,深深体会到有得就有失,感谢这三年,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一路陪伴着我,感谢这三年,让我成长加快,让我懂得更多,感谢这三年,让我知道情谊的分量是多么的重,感谢这三年,让我老了后,还可以有回忆的价值。
感谢我们公司的同仁们,感谢我的股东,感谢我的客人,感谢我的家人,也感谢我自己。
斯量是成都的一个女衣品牌,我并不是她的受众,也没有穿过她的衣服,而是读过她的文案。文案是斯量最大的标签,因为诉求文化,所以斯量必须要有内容输出。她当初的价值主张是“服务是因为穿她的女人可贵,所以才可贵”,主打文化内容,提升女人气质。背后操盘的人叫超哥的超,也是一个品牌策划人,斯量前期的文章是他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第一篇文章《斯小姐要出嫁了》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就像一位父亲心疼的小女儿要出嫁了,送女儿出嫁依依不舍,却又非常自豪和幸福的感觉。
有一段话被我反复读过无数遍,每一次读都有画面感。“一支烟用被火焰点燃吸进肺里,长长吐出来的是表白。黑色琴键在等待拨弄她的手指,白纸上的涂鸦在等装载它的框,红酒在等待拥抱它的透明杯,卸了妆的女人,红嘴唇的独白说的是轻轻一吻”。
好像一些都在精心准备,许诺给这个美丽的世界,让所有的装点都作为斯小姐出嫁的陪嫁,美美的等待一切都好。
一个品牌人在创造这个品牌的时候,就像是每一个当妈的人,看自己亭亭玉立的姑娘出嫁,眼泪不知道什么时候夺眶而出,拟人化的手法把斯量写活了,成了斯小姐。
2014年12月21日,斯小姐等你掀盖头。有一种新品面市的方式不是新闻发布会,而是智慧的对接。她的第二篇文章《苏格拉底对斯量说了什么》,苏格拉底说,“T台上的主体是衣服,T台下的主体是人”,情景化的描述当中,梅子脸上泛出光,“要不把斯量搞成会所得了,衣服和咖啡、音乐、茶一起配!” 苏格拉底说,妥。
斯量刚开始做这个品牌的时候,定位就不是单纯卖女装的,斯量一定要有一个很逼格的试衣间。斯量没有总跟着你屁股后面的导购,斯量有喝茶的地方给男人们,斯量有100寸的大电视为小孩,斯量有全覆盖的WIFI。
她在最初的定位上,就是营造“慢购蜜地”,让你约两三个闺蜜在周六日休息的时间,逛一下斯量,她当时的slogan是好衣服是对自己最有气魄的祝福。
第三篇文章《斯小姐的回家心情》,就好像嫁出去的女儿初二一定要回门,里面用了一个si,把所有的悄悄私房话都一股脑的抛了出来,“现在的中心si 想只有一个,回家。”
跟爸妈说说开心不开心的事,(当女儿的)特别要跟妈唠唠si房话。
第四篇文章《做第三者是道德的》,在我们传统概念里,做第三者是可耻的,但中国语言就是博大精深,不仅仅有黑和白,还有灰色。“斯量定制女装,在网购与商场之间插足。在男人和女人之间插足。誓做第三者。做异形动物,开始入侵春装。
广告创意什么叫好,从本质上说问题,就好像旅游地产怎么叫好,有一颗童心。让成年人遇到了这块地方,像个孩子。让孩子更像孩子,能够找回童年的快乐,才是旅游地产的意义。
衣服穿在身上,其实是你气质的一个姿势。她的文案不仅好,而且广告推广创意也很赞。
在斯量看来,衣服女人的第二性,男人的第三性,斯量的私生活主要针对的客群属于商务女性,对自己有要求,对身材有严格要求,对品质有要求,岁月虽然不饶人,三十女人豆腐渣,但是,斯量却给了女人一个空间,在这里你能遇到同类,对自己有要求,对生活有要求的女人。
说说杨丽梅姐,我是在偶然间才知道超哥的超和杨丽梅姐是夫妻,超哥的超特别有意思,在给我们讲品牌的意义,字正腔圆。杨丽梅姐她以前是做化妆品的,她18岁的时候作为一个小女孩,就喜欢用衣服伪装、标榜、吸引别人的目光,衣服给了她最大的底气,她也成了品牌代言人。我们喜欢叫她”梅子姐“。
认真的女人最美丽,尤其是看见梅子姐裁剪衣服的那一刻。斯量取自于苏轼《江城子》当中的一句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每一个品牌都有故事,斯量开了第二家店,她和言又几,没有想到有一天,衣服和书可以同时卖,这个叫跨界营销吗?但她们真的有了交集,并且在焦点上蹭出了火花。
人生如果有一段日子叫“斯量”,我觉得无悔。斯姑娘,出嫁了,说再见,再也见不到,我有点想念。知道梅子姐有多少的不舍得,但人生终有选择,平衡在事业与家庭之上,更重要的是保重身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