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尼泊尔十多天了,觉得这里的每个镜头,都能写出一篇故事。
只是我似乎忘了初衷。
第一次出国交给了尼泊尔这个连国旗都和其他200多个国家迥异的独特小国度,我再满意不过。
这个地方,第一次令我产生想永久居住下来的想法。
如果指数为10,那它就是10,而西藏为0。
这是有原因的。
天知道我有多么喜欢老外,记得第一次跟老外交流是在海南清澜海滩的清晨,一个俄国人。我正在收拾帐篷,他走过来主动和我聊天。
我问他来自哪个国家,他说俄国,当时我没听懂,回了一句,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至今还记得他当时脸上复杂的表情...当时由于紧张和兴奋,交谈的一塌糊涂。
在上海的时候,普陀区有很多老外,每天下班买饭的时候我都会跟在几个老外身后观察他们,对他们的言语、穿着、以及举止都充满了爆表的兴趣度。
在北京的时候,有次去故宫,看到一辆载满老外的大巴停在路边,我当即停下了一切活计,倚着栏杆看着他们一个一个走出车外,直至把最后一个老外送离视线...
我觉得上辈子我可能是个外国人,不然我不能解释这种现象...
如果刨除其他因素,单看人种的话,尼泊尔几乎是印度的缩小版。
女生长的细腻、圆润又不失坚挺...
深邃的眼眸,高挺的鼻梁,甜美的笑容,比欧美人少了些许尖锐,看起来可爱的多。
这一点,足以让多数人驻足。
相信我,看到尼泊尔姑娘的时候,你一定会有把她娶回家的冲动...
尼泊尔是个有宗教信仰的国家,8成的人信奉印度教,剩下的大部分都信奉佛教。
有宗教信仰的国度,不一定都幸福,但幸福指数高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有宗教信仰。
他们对神灵的敬仰和虔诚令我这个外人都为之动容。
去过两次猴庙,两次我都感动。
猴庙建在大山之巅,可以俯瞰整个加德满都。山脚,成排的油灯、熏香和鲜花,供民众朝拜之用。
我在山顶花了50卢比,买了一盘供物,里面放着些许粮食,几只小鱼干,几种颜料,一个油灯以及几朵鲜花。
我跟着人群转着转经筒将油灯点亮,到一个神龛那里祈祷着献上供品,里面的人用手蘸了染料,涂抹在我额头上,又将一束鲜花放到头心。
他们就这样虔诚的祈祷朝拜,不念时日。
我不知道是什么,会让他们这样虔诚,但我知道那个东西在他们心中,一定是巨大又神圣的。
这个城市的街头,给我第一印象是日本和香港街头的结合体。
窄窄的街巷,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电线和英文广告牌,还有不绝如缕的人和车。
一条街上,会有三四个推着自行车吆喝卖水果的,三两个拉小提琴或者裹携乐器一边表演一边向你推销的,几个腰缠万串菩提首饰冲你摆手的,几个花样展示工艺品的手工艺人...
这是标配。
最喜欢的是在博卡拉的几天,每天早上出门,旅馆门口总会有一位推销糕点的商贩,手举一簸箕新鲜热乎的烤面包,25卢比一个,鲜美可口。
尼泊尔人穷而不贫,生活幸福指数非常高,生活节奏很慢。
早上十一点开门营业的小店不在少数,晚上七点前闭门休业的更是数不胜数。
吃住都很廉价,一盘全牛肉馅的莫莫,四块人民币,不到一块钱就能吃到街边最美味的土豆咖喱。
街头的小吃种类非常非常多,而且非常美味,五块钱能吃的饱饱的。
住宿方面,在博卡拉最美的湖边住一晚才15块,四星级酒店据说才100多块。
这里手工业非常发达,几乎每个小店都有自己的工厂。
羊毛、牛皮、银饰、宝石等都廉价的很。
这边热带水果也很多,满树的柚子和香蕉。
香蕉是一串一串卖,人民币三块或者四块,不用称重。
这里最多的动物是乌鸦和鸽子,早上鸽子会比公鸡先鸣,晚上乌鸦会提醒商贩要关门回家。
这里的人儿热情得很,虽然大部分是为了招揽生意。
来到这儿的第三天就赶上了这个国家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因陀罗节,持续七天。
头天晚上,数十万群众聚集在杜巴广场观赏活女神。
后面几天都有隆重的节目表演,记得是第三天晚上,数十万民众将杜巴广场附近的街巷堵的水泄不通,大家在街头两边就地而坐,等着分发食物。
一个纸制盘子,一份米饭,几块鸡肉,一大勺咖喱,几颗豆子,还有一杯米酒,和当地人挤在一起,很开心。
那是我第一次吃手抓饭,还是免费的。
我觉得在这里体会最深的就是在烧尸庙观看尸体火化。
亲眼看到一位逝去的老太太一点点被焚化殆尽,就像自己经历了一次生死别离。
在翠苏里漂流,在博卡拉滑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边的人基本都会两种语言,尼泊尔语和英语。
记得我在西藏的时候,听到摊位的阿姨和老外讲英文,我很惊讶,我心想什么时候我也能那样。到了这边,我很主动的和当地人交流,虽然水平也有限,但是不再羞于开口。
虽然到这边没有再背单词听听力,但是英文水平我觉得有提升。
每天要晃很多条街道,和不同的商家打交道讨价还价,也都没有问题。
我觉得除了单词,对我影响最大的不是课本,而是电影。不自觉的,言行举止和发音都在模仿他们。
这边人也确实像电影里那样,诙谐幽默,无所不谈,表情夸张有趣。
尼泊尔是个小而精的国家,文化底蕴很深,很值得玩味。
虽然我可以给尼泊尔打十分,可我并没有在这长期驻留下去的愿望。
但我想,我会把这里的每个镜头,都变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