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他一路向西

杜康造酒,醉倒刘伶整三年

作者:誉满99

徐小子,将近一米六的身高,黑红的脸庞,看上去有些单薄,但是酒量过人。60度的白酒一小时内喝下三斤谈笑风生,人送绰号“小刘伶”。

先说一下历史上的刘伶:字伯伦,沛国人,现安徽淮北市,魏晋时期文学家、诗人。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

刘伶曾自诩:“往东喝到东海岸,往西喝到西地长安,往南喝到云贵地,往北喝到塞外天。”但最后杜康造酒,醉倒刘伶整三年。

大约1700年左右沿袭下来的习俗是,正统酒店写着的是这样一副对联:刘伶问声哪里好,李白回言此处高。

回头再说小刘伶。有一天,不到40岁的小刘伶一行六人,来到了一家中档酒店。菜单姑且不提,点的是60度白酒。

20多岁的女服务员上酒,逐一把酒杯斟满。酒杯容量大约是一两七钱。

当她刚要走出房间时,小刘伶高声喊道:“服务员,这怎么少了一杯酒呢?”

服务员一愣:“不少哇,我刚刚倒的酒,每杯都是满的。”

小刘伶二话不说,拿起酒杯向空中竖直倒放,“你自己看!”

服务员蒙了,立即满脸陪笑:“对不起!对不起!”

小刘伶说:“宁少一屯,不少一人。”服务员再次道歉,斟满酒走出了房间。她哪里知道小刘伶偷偷喝了一杯。

六人会心一笑,小刘伶笑得最甜。

由于经常一小时内喝三斤60度白酒毫发无伤,小刘伶在当地十多个乡镇中名声大噪,被誉为“金樽不倒”千杯不醉,十里八村的范围内,只要有儿子娶亲都要出钱雇小刘伶陪酒。每每对饮,无人能敌。

新婚宴上的饮酒,气势很重要,也很有讲究,尤其在农村。

小刘伶经历的新婚宴席不可胜数,但最具特色的当属周二娶亲。

职业陪酒并非有量就行,还要懂得酒令,察言观色,口齿伶俐。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

周二娶亲,在当地是最讲究的娶亲场面。不必说名车云集,单说宴席就摆下了近百桌。事先小刘伶就了解到送亲团里有一个饮酒高手,人称“酒仙”。

他的顶级酒量是60度白酒3斤,恰好与自己不分伯仲。但对方只能喝慢酒。小刘伶仔细一琢磨:“有了!”

菜上齐了,小刘伶拿起酒杯:

“各位来宾,今日有幸聚在一起,本桌代东,作为酒长,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定要多饮几杯。体现出我们的特点:热情而豪放。”

一阵阵推杯换盏,几杯酒下肚,小刘伶建议酒仙:“哥,我们换成碗怎么样?”于是他们用碗喝。

小刘伶端起酒碗:“各位,先干为敬!”一口气喝下一碗酒,这是60度的白酒半斤。再看酒仙,勉强喝了下去。

再来一碗,一口下肚。小刘伶连续四碗60度白酒二斤,只吃几口菜,送亲团变色相顾。酒仙也直说:“海量,海量。”酒仙此时早已不胜酒力,小刘伶却谈笑风生。

自此,小刘伶出场费暴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刘伶最高纪录当属45岁那年,60度的白酒将近四斤,酒后基本上面不改色。

乡人眼里活得豪放潇洒的小刘伶,生命定格在48岁,不可逆的肝硬化把他送上了不归路。

我童年的玩伴,竟然潇洒地一路向西,每每想起,扼腕追怀!

人生,没有完美,只有完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路向西 作者:誉满99 徐小子,将近一米六的身高,黑红的脸庞,看上去有些单薄,但是酒量过人。60度的白酒一小时内...
    誉满99阅读 4,620评论 6 27
  • 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
    民間酒師阅读 10,290评论 0 35
  • 我工作的小城居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中原地区,两汉文化发源地,颇有北方城市的气质,居民多性格耿直,粗犷...
    五百文阅读 4,643评论 1 9
  • 西宁距离都兰大约400多公里,日程按排我们一天要赶到,因为中途还要在茶卡参观游览盐湖占用一部分时间。所以,...
    诺兰齐阅读 7,239评论 2 4
  • (连载)送我一城(第三十八章 住玫瑰园) 第三十九章 暗香浮动 陈池五人上到客房用热毛巾洗了把脸,梳妆一下,片刻...
    云问雨阅读 1,384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