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自持书伴流年》的声音中,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跨年,同时也产生了想为大家推荐一本书的冲动。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一名北师大教育学博士历时10年写就的教育随笔。整本书中洋溢着浓浓的人间情怀,在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认。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述,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说出了我们老师想说而未能说出的心里话,总能让我们在读到某个点时产生强烈的共鸣感或是豁然开朗的感觉。
而我就是在读到第七部分完美的教学中的: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平日里在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往往是参照教参和各种教辅材料,并没有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甚至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教学目标,看到计算时就要求1、会初步计算本题型的计算题;2、明白其中的算理。看到低段语文课文时就要求1、会写几个生字、会认几个生字;2、能够流利、通顺朗读或背诵课文。而本书中对教学目标的全面诠释让我认识到了“教学目标”对于一节课来说绝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本书中指明,“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既是着重于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二是与学生就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达成共识。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三是规划学习领域和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包括提示或展示学生所需要学的内容,是师生对话的平台。四是采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最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方式。特别提倡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并使所有的学习够能提升到自主学习水平。如果教学活动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教师教的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从一节好课的标准来看,教师设置确当的教学目标并始终明了这一目标对于整个教学的统率作用,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
任何个人,不论他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首先是生活的主体。良好的教育的教学目标无疑应该促进受教育者个性主体性的发展。学生有自己的感性和情感世界,同教师一样懂的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学必须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他们的个性所受到的尊重,以及教师对他们的关怀。
2、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
知识,首先是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学生唯有凭借解决问题或发现问题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发现的方法。这种实践愈积累,就愈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概括为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式,掌握这种概括的方式,对他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有效的。
3、帮助学生构建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促进智慧能力的全面发展。
知识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限于本学科知识与内容的讲授,不仅禁锢教师自身思想,更加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学识丰富的学生人才。所学知识要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要求教室有广博精深的课程综合素养。
4、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
我们现在大多数教师,把教学过程单纯视为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本书中则提出,把教学过程视为:知识的建构+情感丰富、细腻和纯化+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以及思想的升华+智慧能力的培养。换言之,是通过教师展示自己丰富、独特、完美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整个个性的内在力量来促进、深化、拓展教与学的过程。
作者针对教学应该具有的共同追求提出了这四点要求,他们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但形成了科学理念体系,也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了具体阐述。以小见大,以微知著,通过这一小节的介绍,再次向大家推荐这本来源于生活智慧的教育著作。
最后,用书中的一段话来与大家共勉。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识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