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11月,我现在所在的广西桂林,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冬季。与北方不同的地方也就油然而生。在这之前,我是每天穿着短袖与自己的母亲每晚视频,而母亲呢,早早地穿上了大棉袄;而现在呢,我在宿舍里冷得浑身掉鸡皮疙瘩,而在遥远的西安,早已实现了全城供暖,每天母亲便带着我的暖洋洋趴在地板上享受地暖的小狗狗,在视频前刺激我。
作为一个北方人,冬天里最幸福的事情,大概就是喝一碗热热的高汤。如今来了学校,条件自不如以前。于是为了保暖,前一阵子去学校桃园食堂三楼,买了一碗臊子面,准备暖和一下自己,顺便找找家的味道。
事实并不如想象般美好。作为一个北方人,一个地地道道以面为主食的北方人,学校的臊子面当真是令我不敢恭维。虽说并不是黑暗料理,但实物是与名字不符的。
正宗的臊子面,应当是面与臊子分开,手工细面,虽说细,却也有小指指甲盖大小宽度,要达到“薄劲光”才算合格。而臊子,要经过极其复杂的程序,将土豆,红萝卜等蔬菜切至拇指大小的丁丁,再经过一道又一道严格时间把控的翻炒,最后稍加水,制成不同种类的臊子。比如著名的陕西岐山臊子面,九大特点:“薄劲光,酸辣香,煎稀汪”。而“煎稀汪”则是对汤料最好的注解。虽稀,却绝不缺料,真正将“酸辣香”诠释得淋漓尽致。韭苔,黑木耳,土豆和胡萝卜均匀地铺盖在白面条上,汤里混着辣子和醋的香气。红油顺着碗边向下滑去,在汤里晕开,滴溅在面上,为它们染上最香醇的颜色。
这就是岐山臊子面,而事实上,臊子面根据地域分为很多不同种类。著名的还有乾县臊子面,户县臊子面。乾县臊子面(右图)需要单独调制酸汤,制作鸡蛋薄饼(只是单独将鸡蛋搅开,并摊成饼,不用加入面粉)并切成一厘米宽的方块大小,还要切韭菜,香菜,葱花蒜苗,白菜,将豆腐丁炸至金黄色。最后按照个人所好自选以上配料,淋上新鲜汤汁。
而户县臊子面最为复杂,它的臊子需要三种臊子单独炮制再混合到一起。先单独翻炒切成3~4厘米的韭菜,再炒制西红柿酱,然后就是重头戏臊子,这种臊子的配料有点类似于岐山干臊子,同为土豆,红萝卜,韭苔,但不同的是,在这其中加入了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猪肉,提升了整碗臊子的色香味。准备完成后,将它们按1:1:1的比例盛入白面上,厚厚一层,散发着最美好的味道。
所以我想说,真正的臊子面,绝不是食堂里随意的一勺公共汤,再加上旁边铁罐中随意的一勺子臊子,就能代替的。甚至所有的面,无论是食堂所谓的“刀削面”,“烩面”,或者被冠以“兰州拉面”的面食,他们的汤料竟然来自同一口大锅,而之后只是草草地添上几片肉,将其变成“兰州拉面”,而“刀削面”,“烩面”,竟没有属于自己的臊子。一勺带味道的清汤(可能放了什么盐和味精吧),加上几片烫过的包菜叶子,零碎的香菜葱花,就构成了一碗传说中的面。令吃货惋惜,令北方人痛心。真正的臊子面,不论是哪里的臊子面,臊子都是厨师内心的维纳斯,是最美好的东西,也是他们心中的阿瓦隆,是不可侵犯的圣地。
当然,为条件所迫,食堂的饭固然简陋,但味道还是迎人的。只是对于一个吃了18年地道面食的北方人来说,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至少食堂的香菇滑鸡面香菇滑而不干,鸡肉嫰而不烂;西红柿鸡蛋面不会是放眼望去红彤彤一片,黄色销声匿迹,而是黄红相间,绿油油的包菜点缀其间;炸酱面配上恰到好处的清脆的爽口黄瓜丝,炸酱也不那么咸腻。
在这里,推荐大家光临桃园3楼食堂,去品尝来自北方的面食,虽配料着实有所欠缺,但总体也不失为一种美味。如果你是吃货一枚,我更加欢迎你来到北方,来到我的故乡——陕西西安,一座集四海美食于一体,小吃遍地的历史名城,切身品尝北方的面食。
最后,祝愿大家生活愉快,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