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称“智人”,真的有点儿自夸,因为连傻瓜也知道,一般人的智慧很有限。而我们智慧不高,并非完全由于天分所限,很多人根本不喜欢也看不起思考。经济环境许可的时候,无知是显示家底的手段之一;一无所知,笨手笨脚,波鞋带不会绑,荷包蛋不会煎,是富贵人家孩子的身分象征,比穿名牌更体面。当然,在人类短短的历史里,曾经出现过异常聪明人士把我们集体带出困境,或带来思想突破。但这些真智人是极少数,毫不典型,当时也不一定得到大众的认同。所以叫人类“好彩人”,可能比“智人”更贴切。但人类在地球史里只不过是几秒钟前出现的物种而已,幸运能持续多久,有待观察。
部分地区享受了几十年的“安定繁荣”,愚蠢开始普及,成为时尚,制造了不少似是而非却感觉良好的自我评价和无厘头志向。其中比较流行的是“无限创意”。何谓创意?甚少人想过,反正努力与众不同便是了,质疑创意可能被视为愤世嫉俗,万万不可!“创意”虽然破坏性远远比不上“民主自由”这类国际明星级口号,但不明就里,闭眼狂推的话,还是弊多于利的。
例如老师们都有压力教学生创意无限,另类思考,却不一定意识到个中矛盾。老师的教导,某程度都是一种“样板”。要真的做到“创意无限,另类思考”,可能要把老师的一切指引反其道而行,否则等于堕入了另一个思维窠臼而已。又例如大型企业流行的员工训练,喜欢鼓励大家“走出框框”,却没有对“框框”清楚定义。成功的话,会做成企业大混乱。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了一个行之已久,经岁月磨炼成型的所谓框架。时间长了,框架难免变质变形,需要修补改良,与时并进。但一次过集体把脑袋脱离框架的话,做成的混乱可以想象。再者,当人人一窝蜂往框架外动脑筋的时候,有勇气重回框内操作的人会否讽刺地成为新“另类”呢?
其实创意跟生物的基因突变很相似,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自然变异,刻意制造不了。况且不是所有异变都会带来改良,很多异变都没有价值,甚至有负面影响。假如老师们专心传授越来越多越复杂的现有知识,一少部分学生自然会发生思维突变。配合天时地利的话,其中再一少少少部分甚至有可能搞出个突破。这现象几千年来如是,未来也不会有大改变。社会只要对这些另类人士尽量容忍开放,给他们的“反叛思维”一个合理空间发芽,便已足够。现代和历史上的超高创意天才,都没有跟师傅正式学过另类思考。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但很少人会考虑过分强调创意的反效果。社会上过分推崇创意,会令“一般人”觉得自己因创意不足而有“缺陷”。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创意,周一学画画,周二芭蕾舞,周三学书法,狂草也临帖,结果样样不三不四,孩子失去信心,心理扭曲倾斜,社会又添加一个满肚子怨忿的三不像。
将“一般人”降级为贬义的人肯定数学很差。没有“一般人”,“好彩人”这自大物种根本不成形。“一般”这平均值,是我们这群居动物的定义和描绘。假如大部分人都有爱因斯坦的脑筋的话,那么爱因斯坦的智商只不过一般,毫不突出。要全部人超越平均,在数学上不可能,是荒谬臆想,不是什么抱负。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其实包含了深厚实在的哲理,反映了成熟的社会经验。“一般人”是我们这物种的基础和力量,不容忽视,更不应贬低。再者,就算我们都聪明甚于爱因斯坦,绘画比美梵高,音乐胜过莫扎特,也不会改变人类在宇宙大图像中微不足道的地位。搞哪么多为啥呢?
“智人” 崇尚了 “创意” 几十年,杀人武器花样多了,埋头刷手机屏的行尸满街了,政棍的语言伪术花巧了。除此之外,人类有些什么实际进步和得益呢?“创新”之余,我们不应该忘记,更万万不能轻视,现成框架的贡献和存在价值。没有原来框框的基础,没有惯例和习俗的约束和支撑,创意会完全失去意义,甚至连观念也不会出现!也许当全人类拼命往框外挖新意的时候,返回框架内思考古老的中庸之道是最有创意的建设性行为。
谭炳昌 2017年5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