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104岁长寿老人写的《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的书,接着上一篇《102岁写书的长寿老人的幸福秘诀,无关紧要的事,就释怀吧!》。
01
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书中作者提到的又一个人生智慧是,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好像听起来这个也很简单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却总是和自己想要的相反。所以,就会有很多人说,为什么我的吸引力法则不灵,为什么我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年轻时与作者共事多年的一位医生伊丽莎白,当时她在弗吉尼亚村买了新房子,然后想在新房子附近为当地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开设一家医疗关怀中心,因为她看到当地很多感染艾滋病的孩子被父母抛弃,她很想帮助这些孩子。
但伊丽莎白的邻居却非常厌恶患有艾滋病的人,还担心她把社区关怀中心开在他们附近会扰乱那边的居民健康安全。
尽管伊丽莎白一再向附近居民宣传关怀中心对孩子的意义,但她不断遭到反对,她的教学中心办公室被盗窃,还在一个标牌上发现了弹孔,甚至有人潜入她的房子一把火烧成了废墟,还杀死了她心爱的宠物美洲鸵。
伊丽莎白感到无力又愤怒。她搬离了原来的地方,去到了另一座城市,在那里遇见了同样是女性医生的作者,并给与她鼓励。在新的土地上,她遇见了能接受她建议的一群人,重新开启了她的关怀中心。
作者分享的这个故事非常具有代表性。来拆解一下。
伊丽莎白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开一个艾滋病儿童的医疗关怀中心,而不是一定要在弗吉尼亚村开。她最终也明确了她的真正目标,在遭遇人生攻击时,选择离开去到另一个地方。
这里面她的目标有没有变?没有,而且她最后真的实现了她的目标。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再来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也就是我在上上一篇《有钱有闲有人爱,为什么还觉得不幸福?》中提到的一位姑娘,她在婚姻中把自己困住了,为什么一直走不出来。
我当时听完她吐槽老公、吐槽婆婆、吐槽小姨各种的不问题。我感觉她的表述像一团乱麻,如果顺着她的思路,是永远不可能厘清的。
我当时就问了她一句:“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当时以为她会想要钱,或者想要过太平日子。没想到,她先是一愣,看起来是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然后支支吾吾的说,也就是想让老公多重视她,给她提供情绪价值,多关心关心她。
要知道,你真正想要的,一定是从自身出发的,就像伊丽莎白,她想要的就是自己建立一个关怀中心。所有渴求想从别人那里获得些什么的,最终的结果都是背道而驰,因为别人的东西它不属于你。
我看她没听懂,接着问她:“你自己呢?你到底想要什么?想要很多钱?还是健康?还是开开心心的过日子?”
她自己也说,确实大家都想开开心心过日子啊,谁不想,可她老公没有当初对她这么上心,这肯定不行,“我要和他斗到底!”。
我又问:“如果你老公还是做不到呢?”
她说:“那就吵到我最后身体垮了,实在吵不动为止,大家就一拍两散!”
这个点是我之前这个案例中没有提到的,因为篇幅有限,正好借这个话题补充一下。
从她的话里话外,完全很清晰的表明了,一个这姑娘应该是从来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第二个,她真正想要的是要好好过日子吗?是吗?绝对不是。
她想要的是在老公面前争个面子,想要争夺她想要的家庭地位权利,说白了,她想要面子上的利益,还不是钱,这东西挺虚的,但这是她自己选的。
她如果真正想要的是好好过日子,明确了这个目标之后,自己平时的行为绝对不可能是这种行为的。
我打个比方,我想要的就是温暖、喜悦、和平。那么平时如果我老公我婆婆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说我,骂我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我基本上就会嗯嗯啊啊地圆过去,因为很简单,我想要的就是和平。
而且这个不是逃避,是我想清楚了之后,我就是想要这个,这么做了之后出现的结果正是我想要的呀,那我就肯定会这么做。
如果我想要的不是和平,而是要我的话语权,我肯定不是这么做,肯定就是马上争辩,争辩到他们同意我的观点为止啊。
这里面没有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就是一个自己的选择,你选择到底想要什么。
但很多人是从来没想过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而且想的都是背道而驰的方向,都是希望对方对我怎么怎么样,而不是从自身出发,所以出来的结果都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就越来越内耗。
其实作者书中的这个案例已经很明确了,其实道理很简单,只是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做不到的原因这里也不展开了。把我刚才这段仔细看一下,其实里面的逻辑都写的很清楚了。
那问题来了,很多人说,我也想要和平,但对方这么说我,我肯定忍不住要发火!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当然我肯定也是从忍不住要发火的阶段走过来的。
关键点就是觉察,想要发火,一定要发出来,这个时候我就是想要这么做,千万别去评判觉得我是不能发火的,我要保持优雅稳定,去TMD,这会憋出内伤的。
那什么时候我不想发火了,是我真正觉得我根本不想这么做,这不会让我去到我想要的结果,反而会给我带来反方向的结果,这个时候我是真正明确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怎么做能出现我想要的。就这么简单,但当中自己走了很多弯路。
这本书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作者都在强调一件事情,就是明确自己真正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然后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开始“疯狂投入能量在上面”,去为这个人生目标负责。
就像前面说的这个姑娘,我问她可以选择赚钱,那么就该为这个目标负责,自己出去找工作,让自己独立起来。当然也可以选择她自己口头上说的好好过日子。
但现在她为她自己想要的目标负责了吗?并没有,依然深陷自己编织的这些坑里面不想出来,那结果自然我都能想到,不可能创造出她想要的人生的。
当我看到这本书里这个百岁老人提到这个案例的时候,要知道她经历的人生长度都比很多人长很多,一定是看透了一些事物的底层逻辑,并且自己也做到了,才会在自己102岁写下这本书的时候,思维逻辑都如此清晰。
所以,我觉得她提出的这些点确实是有价值的。
02
好好爱自己
这本书的作者,这位百岁老人真的就是爱自己的典型。
好好爱自己大家都听过,但又有多少人是好好爱自己的呢?作者之所以说她做到了好好爱自己,有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就是她在长达一百多年的生命里,经历过两次癌症,失去过挚爱的女儿,还在70岁的时候遭遇了她深爱丈夫的背叛,被迫离婚。
我相信,这些人生打击中的任何一个要是换做是其他人的话,真的就足以让人一蹶不振下去。
在40岁那年,她被诊断出换有甲状腺AI症,当时她最小的孩子才一岁。作为一个医学博士,其实最初她不太确定到底采用自然疗法还是对抗疗法。
后来意外在梦境中梦到可以疗愈自己的几种食物。她也相信听从了内在的声音,采用了自然疗法,还好当时身边有亲人帮忙,她选择让自己慢下来,减少工作。同时开启了密集的禁食、冥想和祈祷等,几个月后,肿瘤缩小了,再后来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普通人千万不要去模仿,因为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而作者当时是因为觉得身体状况能扛得住才这么干。
但到了90岁,由于经历非常大的人生挫折,作者又患上了乳腺癌,当时作者觉得身体已经无法承受像年轻时候的禁食疗法,身体也衰老了很多,免疫力也大不如前。
所以这次,作者采用了西医疗法,直接手术和放射医疗。并在治疗期间配合一些冥想。这一次,她同样成功了。两次的身体情况不一样,所以她选择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身体。
也正是因为她足够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才会每次选对了适合身体的治疗方式,而不会盲从外面各种的说法。
03
奇迹是因为你做对了什么
最后一部分想说说大家都很喜欢的话题,生命的奇迹。
当然作者作为百岁老人,生命中也发生过很多被称为奇迹的事情。作者认为一个人生命中会出现奇迹,首先就要有爱,也就是:利他之心。爱=利他之心。
在作者父母移居印度之后,她父亲的妹妹受到他们的启发去了骨科医学院工作。但后来贝尔姑妈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孤儿院。
有一天作者去看望贝尔姑妈的时候,看到她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在搭建一个新牛棚,因为贝尔姑妈发现这些孩子一直营养不良,孤儿院也没有足够的食物供给,孩子们需要牛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需要一头奶牛。
但上哪儿去找一头奶牛呢?贝尔姑妈就想到了先搭建一个牛棚,看看奶牛会不会自己来。
没想到,几个星期后,真的有一头乳房胀满奶的奶牛闯进了院子,径直走进了牛棚!贝尔姑妈“这是上帝给他们送来了一头适合孩子们的奶牛”。
但要知道,奇迹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她们做对了一些地方。首先,贝尔姑妈的利他之心,是为了孩子们的营养,然后她觉得最好是一头奶牛,这样能源源不断地产奶,孩子们才能一直有牛奶喝。最后,其实光搭建牛棚还不管用,他们还建造了一条通道,在通道上铺满了新鲜的干草,最后,奶牛是因为闻到了干草的香味才来的。
如果只有一个意愿想要一头奶牛,而没有后面的行动,奇迹是不会发生的。
而行动也不是乱行动,贝尔姑妈是个非常有智慧的女人,她的每一步都做到点子上了,才呈现了最好的奇迹。与其说是奇迹,倒不如说是,她每一步都做对了,自然就会呈现这样的结果。
包括作者本人也是一样。她在书中回忆道,当时和丈夫比尔还在医学院上课,身无分文,但想在感恩节那天邀请一些朋友来他们新婚的家里做客。
可他们没有预算去超市买食物了,作者就开始祈祷,希望一切顺利。
当他们回到家时,奇迹出现了,打开餐厅门的时候,他们发现桌上竟然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土豆泥、肉汁、馅饼、还有一个感恩节烤火鸡。
桌上还放着一张纸条,原来是邻居给送来的。原本他们静心准备了这顿晚餐,可惜临时受到老家信息有急事要赶回去,只好匆匆赶往机场。
但丰盛的晚餐可不能浪费,于是想到了作者夫妇俩,就把晚餐免费送给了他们。这也被作者成为“上帝送来的晚餐”。
尽管看起来确实是奇迹发生了,但其实按照作者后面的描述,她和邻居家的关系非常好,邻居都很喜欢他们,而且她们一定也经常帮助邻居,为社区做出过贡献,支持和帮助过邻居们渡过很多困难,他们才会第一时间想到作者,而不是其他人。
如果你平时没有利他之心,对待别人的态度也很恶劣,那奇迹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你首先得付出爱,才有可能得到爱,你先要为集体做出贡献,才会收到别人的回馈。
就像作者说的,当我们为集体生命力做出贡献时,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力也会受益。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更大的目标和意义。因为生命力、爱和能量基本上可互换,这三者对我们的效用一样。
写在最后
这本书或许能帮你度过人生迷茫期、找到生活动力和生活目标。关键看你怎么看待一位百岁老人的生命智慧,而不仅仅是看一堆大道理。
书中的这六个能让你幸福的“秘诀”,背后都有一些底层逻辑,看到了,然后去实践,随之发现自己遇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发掘天赋、生命力、生活目标。
最后,相信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有原因的。就像作者说的,在不断地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不断地收到周围人的正能量的反馈。这就是来这人生一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