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明珠——七彩张掖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知从何时起,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去一次张掖,看看七彩丹霞。说实话,内心对它最原始的欲望,其实与丝绸之路无关。只是因为它的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因为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山,这样的自然色彩。

今天,我终于领略了她的芳姿。她就像一个披着七彩霓裳的女子,从历史中走来,依然灿烂夺目。她见证过丝绸之路的繁盛和辉煌,但她并不是为丝路而生。她诞生于约600万年前,或许已冷眼看过无数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图片发自简书App


网上的描述是这样的:“丹霞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然而,多少年的默默无闻,游客寥寥,却因为电影《三枪拍案惊奇》而震惊中外。人们知道了张掖丹霞,知道了丝路上原来还有这个迷人的好去处,又为丝绸之路增添了几分魅力,以丝绸之路为名的旅游路线也宣传得越来越多。其实,丝绸之路一直都是丝绸之路,只是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同而已。

图片发自简书App


19世纪,一个德国的地理学家把通往西域的这条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从此这个名字得到各界认可并流传。(我突然觉得有些别扭,晚清竟有如此不堪?自己的历史文化由别人命名并欣然接受?希望是我的理解有误。无论如何,我现在也只能称其“丝绸之路。”由此,我又想到了丝路上那个被洗劫的地方——敦煌莫高窟。中国人自己无力保护的文化,由外国人来保护。行了,多说无益,还是言归正传。)

那些走过丝绸之路的商人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千百年后,他们路过的风景依然如故。甚至他们自己,也会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我们的风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总是有两点顾忌。

一个是对某个地方的欣赏喜爱之情不敢表达得太用力。太用力会适得其反,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面对极力推荐反而会犹豫,或者期望过高容易失望。或许电影在这点上把握得恰到好处,也或许,因为并不是在宣传景区,只是以其为背景,让它美得很随意,融合故事意境,让人不经意间对它感兴趣。

所以,即使我再兴奋,感觉再震撼,也不再想表现得有多惊奇,有多迫不及待地希望分享给所有人。美景得有它的尊严,你来或不来,它都在那里。

第二个是总是不敢涉及历史文化。

一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学识阅历太浅,害怕班门弄斧不能让自己满意,也惹人笑话。(上学的时候,就是历史学不好,总是徘徊在及格边缘,以至于现在我感觉自己是个历史盲。)

第二个原因,有关历史文化确实要求较高,写得不好不但影响了描述的主体本身,还会误导那些不了解的人。

可是,我一直认为,单纯的欣赏风景和耍逗并不是旅行的全部意义。

这些单调的描述写得多了,不仅会让阅读的人感觉索然无味,也无法将旅行的厚度和价值感传递给别人。

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尝试啦!某些知识是上网查来的,毕竟,也当是学习了。学无止境,与君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