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仁慈第一周问答分享2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问:感觉似乎仁慈主要是用在“苦难、不幸、挫折或犯错”的情境中,主要是他人给予自己关怀、理解和接纳,那么有时候他人的“提醒”或“警醒”算不算是“仁慈”呢?


答:我的理解是,既然是提醒或警醒,自然是因为处在我们对自己不仁慈之境时才需要的。如果已在仁慈的状态,就不需要提醒或警醒了。他人行为是否是仁慈的表现,我们无需评判。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你需要怎样的仁慈? !(若云)




仁慈这个字对我甚至有点陌生和麻木,似乎生活中也没有那种像观音和佛陀这样大慈大悲的人,平时对自己也经常是要求和批评居多。可是我今天又想想,却一幕幕都出来了:比如高考前妈妈特意陪我度过紧张的日子;比如姐姐临时打电话说寄钱给我买被子;比如弟弟寄钱供我读书;比如自己违反禅修规矩偷偷跑出去被抓住后,期待的被惩罚却是,你还没吃饭吧的关心…… @萍


刚才在我的家庭群中看到岳父发了许多他与另一个女儿的孩子的照片,一种强烈的嫉妒愤怒涌上心头…平时那份书生文雅气质荡然无存……我,作为观者,允许自己升起这些极端情绪,静静回到内在,看到这一背后的过往的记忆和信念:“一个卑微不受待见的人”!就是这个信念,一直在潜意识里…回到爱的怀抱,深深的慈悲自己。--@勇


看到群里同学们真诚的分享,有时候想说话又不知道说什么,有时候还会嫉妒,怎么写的这么好,感觉自己又开始退缩,好好的看着自己这些念头起起伏伏,来来去去,即使我再次陷进去与它认同,我也开始学习不批判,不自责,我感觉这就是对自己的仁慈。@荣


乍一看“仁慈”二字,似乎很陌生,好像我的生命历程中没有这样的人。作为70后,我们是被父母忽视的一代。最爱我们的人伤害我们最深。随着我以同样的方式伤害我的孩子,我才猛然醒悟过来。@健康


(正如图片所言,我首先是自己的情人,仁慈也应该首先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礼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百年幻化,离形归真,精神入门,骨骸反根,吉气感应鬼神及人。”(《青乌先生葬经) “人死,形脱离而化为土,真气归本...
    定在阅读 466评论 0 0
  • 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颗树籽,无需指...
    有梦想得一条咸鱼阅读 366评论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