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周易》这本书,我很多次尝试阅读但都半途而废,包括读各种解析本,总是读得云里雾里。“用阴阳的对立统一对天、地、人进行说明,并推知过去,预见未来”这样的评价总是让我迷惑。
最近入手一本余秋雨先生的《周易简释》,本书选释了《周易》的部分内容,侧重从内容的理解方面解析《周易》,挖掘书中包含的哲学道理和人生智慧,读着很有感觉。
读《周易简释》的过程,有了意外的收获——让我对金庸先生在多部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降龙十八掌”有了更深的理解。
金庸先生和余秋雨先生同为浙江人,地灵人杰,两者都是文化领域的大师。以前读金庸的小说更多的是关注其中的情节,后来开始关注书中的文化。
大家知道“降龙十八掌”招式名称取自《周易》,如果按照历史时间排序,这一套功夫最早出现在《天龙八部》中。
《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当时的丐帮帮主乔峰把降龙二十八掌的招式删繁就简,精减为十八掌,成为流传后世,威力极大的“降龙十八掌”。
在《射雕英雄传》中丐帮第十八代帮主洪七公练成了这套掌法,又配上有名的打狗棒,成为名震武林的“北丐”。
在黄蓉美食引诱之下,贪吃的洪七公把这套掌法陆陆续续传给了郭靖。资质愚笨的郭靖凭借着这套掌法开始一步步完成一代大侠的人设。
喜欢读金庸小说的读者恐怕对这套掌法了如指掌吧,不知道大家对其中的出处和含义了解多少呢,我结合余秋雨先生著的《周易简释》谈一谈自己对这套掌法部分招式的理解。
第一招:亢龙有悔
出自《易经》乾卦。
象曰:上九:亢龙有悔。
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说“亢者,过于上而不能下之意也。阳极于上,动必有侮。”
根据余秋雨先生的解释,我理解这一招式大概是指身处高位的人,可能是权利的顶层,也可能是武功的至高境界都要学会收敛自己,如果不知退避,终将悔恨交加。
如“西毒”欧阳锋就无法练“降龙十八掌”,因为他有执念,不择手段地追求武学的最高境界,最后因黄蓉算计练就“蛤蟆功”,导致自己疯疯癫癫。
“降龙十八掌”是一套至刚之拳法,练这套功夫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如乔峰、洪七公、郭靖等都能够做到不贪婪,知进退。
所以“降龙十八掌”第一招既是招式,也是告诫,让研习它的人要知进退,要不失其正。
第二招:飞龙在天
出自《易经》乾卦。
象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直接翻译是说:巨龙高飞上天,利于出现大人。
《象传》说:“龙飞上了高空”,意味着君子到了大展宏图的时候。
孔子解读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如果第一招是告诫,第二招就是激励。
《射雕英雄传》中交代:这一招跃起半空,居高下击,威力奇大,郭靖花了三天工夫,方才学会。
这一招使出,有龙啸虎吟的气势,出招者士气倍增,对手也会被其威慑。
郭靖初次用“降龙十八掌”在桃花岛和欧阳锋交手丝毫不落下风(当然前提是欧阳锋不能杀他)。
郭靖使出降龙十八掌中“飞龙在天”的功夫,不住高跃,双掌如刀似剪,掌掌往对方腿上削去。
连观战的黄药师和黄蓉都暗暗惊奇。
可见这一招使出,威力无穷。
第十五招:见龙在田
这一招同样出自《易经》乾卦。
象曰: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余秋雨先生指出这句的意思是说:“龙遇到时机,可以改变潜藏的状态,出现在田野间了。这一来,又有利于世间‘大人’的出现。
《易经》中对“大人”和“君子”的解释是:既要刚健自强,又能谨慎自惕,能上能下。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练成此功的人都是光明磊落的君子,他们知进退,懂分寸,既为国为民,又不失个性。
这一招是郭靖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招,他和梁子翁、欧阳锋等高手交锋时都用过这一招。
在华山论剑时,洪七公也凭借这一招将欧阳锋打得倒退几步,扭转劣势。
这一招不如“飞龙在天”力道大,但是它平推出去,自己留有余地,对手却已不堪掌力重负。
这一招也最能体现《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掌力刚猛无比,但使用时必须留下极大余力,以作后备,如使力不当,所留余力不足,回伤自身的力道便也刚猛无比。
这一招也让练成此功夫的人拥有一颗慈悲之心,相反,那些心术不正的人难以练成此功。
第x招:潜龙勿用
象曰:初九:潜龙勿用。
这一招也出自《易经》乾卦,但是我查了几部原著都无法确定是“降龙十八掌”的第几招。
这一招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都出现过。
郭靖用这一招更多时候对付对手,而不是敌人。
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带黄蓉去求一灯大师医伤,路遇渔人阻挡,郭靖使出了“潜龙勿用”,挡在黄蓉身前。这一招纯是防御,便如在黄蓉与渔人之间布了一道坚壁,敌来则挡,敌不至则消于无形。
在《神雕侠侣》中带杨过去钟南山投师时,遇到重阳宫人阻挡,郭靖使出这一招破了北斗大阵。
读了《周易》之后不得不感慨金庸先生写作之认真,这些招式的设置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
余秋雨先生认为“潜龙勿用”的“潜”并非它的无奈状态,而是它的基本生态。“勿用”是勿显摆、勿逞才、勿施展、勿闹腾,何时施展,要看时机。
金庸先生根据这一条创立了“降龙十八掌”中的“潜龙勿用”,武学与哲学在精神内涵方面非常一致。
“降龙十八掌”的其它招式也均出自《易经》,但是我最近只是在反复读“乾卦”部分,所以以上只对出自乾卦的四招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读《易经》的过程加深了对金庸小说的理解,同样,以前读过的金庸小说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易经》。
比如《易经》中反复出现的“大人”“君子”,就对应着金庸小说中郭靖、萧峰、洪七公这样的大侠。
在《神雕侠侣》这部小说中,郭靖更对杨过说:“行侠仗义,救人困厄固然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只盼你心头牢牢记得‘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
在金庸先生笔下能够练就“降龙十八掌”的都是大侠,他们不仅为国为民,而且自强不息,能自省,知进退,与《周易》中的“大人”高度一致。
人们对《易经》的评价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虽然我还没完全明白其中的奥秘,但读一个乾卦部分就觉得自己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