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我十多岁的时候就和我现在的老伴儿一同跟着师傅学做油纸伞了。现在我已经九十二岁了,我的老伴儿也已经九十岁了,我们做了七八十年的油纸伞现在已经做不动了。”郑映海老师傅如是说道。那郑映海是谁呢? 1927年出生的郑映海老人是荥阳纸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日复一日做了七十多年油纸伞的郑映海老人,如今家里只有两个儿子还在继续学做纸伞。
在阴晴不定的云南腾冲,寻尤记一行人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来到了固东镇的荥阳村,仅寥寥一百多户人家,但空气中都弥漫耙子油浓郁的味道。热情的女主人邀请我们进入他们富有古香古色的木楼中,一进门,郑映海老人的儿子便将我们引入客厅,满屋子的油纸伞映入眼帘,让我们不得不好奇这些美轮美奂的油纸伞是怎样通过手工做出来的。
其实传统的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从选竹开始,每一步都浸润着工艺人的心血和智慧。首先竹子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只有每年七月份以后到第二年三月份之前这个时间的竹子质量才最好,否则容易蛀虫,后期做出来的油纸伞质量不佳。其次,就开始做油纸伞的骨架,骨架包括伞头、伞拖、伞杆、伞把、伞骨,其中伞骨又包括长骨和短骨,制作的每一个步骤从削伞骨开始都是纯手工,并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之后再上伞面、绘花、上油。经过重重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一把精致的油纸伞。油纸伞面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充满了祝福和美好寓意,比如伞面上的竹子象征着平安,鹤群代表着福气。
但正是因为手工制作油纸伞耗时长、价格低,年轻人每天打工的收入远高于此。只有干不动农活的老人愿意做几把来卖卖,现在儿孙都不大乐意接手。因为油纸伞的低利润,高耗时,郑映海老人一家目前也并不是完全依靠制作油纸伞维持生计,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油纸伞,他们也尝试了体验式经济的结合发展,但是见效甚微。所以,油纸伞的传承正面临严峻的问题。虽然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对于油纸伞的发展来说是杯水车薪。
这家在明朝洪武年间便开始做油纸伞的人家,从河南迁到四川再迁到云南,虽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制作油纸伞的技艺,在古时“一带一路”的关要城市——腾冲,却保留地完好无比,这不仅仅是与油纸伞的美丽邂逅,更是对传统工艺与文化的坚持与执着。当我们欣赏着这穿越世纪依然焕发着美丽光彩的油纸伞时,我们应该努力让更多的人也来感受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从腾冲回来之后作了小诗一首献给这段珍贵的油纸伞之行。
油纸伞——遗忘
我带着那破碎的灵魂
像一堆破碎的水晶
攀爬在世人的孤独里
旋转 旋转
这样——
忧愁才会被眷恋打破
我数着那彷徨的欢欣
像一个失落的小丑
堕落在遗忘的深渊里
滴答 滴答
一天——
晚霞泛滥
我像一只精灵
缭绕在诗意的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