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对凝聚全民族意志力量、指导当代社会实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以及现实意义;同时,新时代的各项建设也让民族精神焕发时代生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起城区振兴的强大合力。爱国主义是华夏民族亘古沉淀的深厚情感,过去,红军以此为精神内核,救亡图存,共赴国难,挽狂澜于倾颓;今天,爱国主义精神聚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立九尺于累土。各地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寻找城市发展工作难点痛点,协调处置;开启“春风行动”,党员干部先后前往物业弃管小区、庭院街巷,参与垃圾清理,拆除占道围墙,沿王三五河植树添绿;探索“网格+警格”叠加工作模式,全力打造平安城、文明城、卫生城、食安城、双拥城,构建城区基层治理新模式。
以攻坚克难为特征的民族精神传递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青山座座巍峨,壮心上下求索。过去,十四年抗战坚韧不屈地传递这一内涵实质;今天,防疫防汛工作仍以其为精神支撑,力克险关,不惧挑战。秉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工作原则,机关党员干部守卡驻关,24小时无间断排查;选派党员干部在监测一线担任“时段班长”;入城口“手传手”对接分流管理,稳控隔离。汛期将至,结合“河长巡查制”聚焦内河水位情况,督促村屯及时疏通淤堵,清理河岸杂草垃圾;建立防汛应急队伍,调配应急抢险车辆、船只,全面备战。
以忠诚信仰为支撑的民族精神激发出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党员干部在红色资源中得到熏陶,充分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率先垂范,全盘下沉辖域商企,走访摸排、实地询问,宣讲惠企政策,真正落实“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彰显中共党员本色风貌。
以厚生爱民为根基的民族精神揭示了服务群众的永恒命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如今,党员干部仍以此为基础,精耕网格化管理,加入网格员队伍,指导区域网格订制党建品牌项目,引导成员单位资源共享、联合共建,在惠民的同时拉动商户客流,在创新网格服务方式和内容中发挥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突显党建引领功能,最终实现红色教育成果的全面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