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也正是给人一种不喧不闹、不争不抢的感觉。偏远又开放的地理位置使它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却又不大张旗鼓地满世界宣告。”
- -
器材:尼康D5200
后期:Snapseed,VSCO
地点:云南腾冲
腾冲,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顺,就在“官马大道”之旁。网上说,和顺古镇沉淀了600多年的历史文化。600多年,这是个似曾相识的时间,安顺屯堡也同样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洪武年间朱元璋平定云南叛乱,令20万征南大军就地驻扎,屯兵驻守,威慑四方。于是,来自江南、中原的精锐部队沿着横贯云贵高原的咽喉要道次第布防,建立卫所,按照明军的编制驻扎下来。于是,安顺一带留下了凤阳服饰、中原口音,在这地处西南边陲的腾冲,也留下了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
六百年的风雨飘摇,当年被作为朱元璋和征南将领手中的"棋子"而被迫迁居云贵高原的江南子弟在这里开荒垦地,修桥建屋,并经商致富。和顺的富,是得益于马帮。早在明末清初,这里的村民就开始利用交通之便“走夷方”,去到70多公里以外的缅甸做玉石生意,甚至远走印度、美国、加拿大。20世纪初期,腾冲进出口商业蓬勃发展,常有上万头马帮往返运输货物,因此有了“小上海”的美誉。于是几百年来不断有远走他乡之人衣锦还乡,修建宅院宗祠,并带回了不少西洋的工艺品和现代化用品,在弯楼子民居博物馆里,梁柱上悬挂着的西洋吊钟依然在昼夜不停地旋转。
如今的古镇,仍然保留了100多座明清古宅,多是大户人家修建,雕梁画栋,木雕石刻,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这里有着迥异却又和谐的融合——江南的、本土的、南亚的、东南亚的……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不喧不闹,不争不抢。和顺,也正是给人一种不喧不闹、不争不抢的感觉。偏远又开放的地理位置使它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却又不大张旗鼓地满世界宣告。早在2003年,和顺就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但在此之前,我从不知有个和顺古镇,来这里的游客也大多是云南本地人。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里矛盾又和谐的生活气息。大部分古宅并不是拆毁重建,也不是隔离保护,而是直接被顺势改造成客栈和店铺,土墙黛瓦,修竹盆花,融合得恰到好处,没有震耳欲聋的民谣音乐,也没有千篇一律的民族工艺品,大部分古城古镇里的喧闹浮躁的商业气息在这里降到了最低。红漆剥落的木门上还贴着门神贴画和和春联福字,虚掩的房门刚好隔挡住路人的窥探。部分被保护的古宅里,明清的桌椅器具按着原样摆放着,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物禁止游人触碰,检票的姑娘和院子里坐着择菜的阿姨拉着家常。突然一群小学生吵吵闹闹地一哄而入,东看看西瞅瞅,划破古宅的宁静。这在其他古镇是未曾见过的,虽然也有可能是当地对文物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但却实实在在给人一种真实鲜活的亲切感。
镇前是一马平川,水田旱地绵延数里,游人在小巷中游逛,农人在田地里忙碌。奇异的和谐。
PS:这里没有美到窒息的风景,但确实是我至今到过的商业化程度最低的古镇,如果不算上凯里的郎德上寨的话。
往期旅行摄影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