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游学第8天:千古苏东坡

                    名士自风流

              张宇萌  南京  八年级

    《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国,等着他的出现,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现,是偶然又是必然;他的文采,入世却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但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洒脱而又有入世的一面。

      他才华横溢,他风流千古。作为一介文人,苏轼的作品可谓极其出彩。你看这首《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枯萎,荷叶也衰败,菊花落尽,傲枝却卓立,眼前俨然一副荷衰菊傲的场景。寥寥两句,便赞出友人风华傲骨的豪情。

      挥洒自如,多姿多彩,豪放大气,气势磅礴。见字如见人,这仿佛也是对东坡自己的评价。

      他的一生在宦海中沉浮、流离。他的颠沛流离从“乌台诗案”开始。在这之前,他青年有为,仕途顺利,却让率真和耿直险些置自己于死地。那之后,他便开始流连于“苦难”二字。

      苦难没有磨平他的棱角,圆滑他的灵魂,没有像白居易一样熟练地往返于官场,相反地,强大了他的人格。

      苦难这所大学,苏东坡可谓精心研读。而成就他的,恰恰是儒释道。被贬黄州后他拿着低薪水,干着低职位,做着清闲活。他开始懂得笑对人生。即使今后面对更大的打击,他都坦然面对,直至生命终结。

      这是“佛”的发酵。“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似乎在旁人眼中,“轼”并无所用。“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即使这样,他仍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带着一股儿禅心,他相信并接受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突降密雨,没有惊慌失措,没有怨天恨地。“谁怕?”我不在乎。我就是让你淋湿了,浇透了,你又还能再耐我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佛家讲究“四大皆空,超然物外”,从不追求物质享受。一双草鞋,一件蓑衣,在充满烟雨的人生路上也能任逍遥。这是另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

      古往今来,将儒释道体现至极的,苏东坡是唯一一个。他讲佛理,但并不遵循那些清心寡欲。一壶浊酒下肚,“也无风雨也无晴”。既然人生的兴衰荣辱都将成空,那就坦然而对吧。

      坦荡,释然。“轮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父辈的担心此时已多余了。他敛起自己的锋芒,一切都化为“虚”“空”了。

这种境界与凡人的惊慌无措立见高下。

      “真名士,自风流。”他用自己的风流气魄,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注入激昂的水势,使其耳目一新,荡气回肠!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品苏轼 

无锡  六年级  袁靖翔

        读苏轼、品东坡,曲款相通。读经历、知苦难,悟了不易。

      三次品读,三味不同的苏轼,轻轻地翻开封尘的历史与他“把酒问青天”。

    初品,“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挚苍……”,读过《江城子》之后,苏轼心里装的是无尽的豪放与炽热,遥想着当年“千骑卷平冈”的场面,黄沙飞扬,马蹄声震如雷鸣。

      他,一个四十出头却有了白发的男人,容光焕发地飞奔在大队的前端,眼里射出的目光,是他的奔放洒脱,是他的豪情万丈,是他的壮志雄心,是他的胸怀天下!

        可有谁知道,他,是一个被贬到密州的杭州通判。才华横溢的他怎甘如此的耻辱,但是他没有放弃,他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

      所以,他要“老夫聊发少年狂”,他要给百姓一个交待,给朝廷一个交待,给自己一个交待,“我并未老!

      他有雄心壮志,他有真才实学,他有无限的精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马蹄过后飘落的黄沙默默地诠释着一切。

    初品苏轼,心中多了份豪迈……

      二品,才知道豪情万丈的苏轼,也有痴情者的那一般柔情与凄婉。

      读过《江城子》,无尽的心痛与酸楚之后,东坡的泪是真真切切地流下来了……

      他依在床头,默默地思念着自己故去的女人,十年辛酸苦雨漂泊了半生,昨夜仿佛还在眼前,但她,一个默默地守护等待着他的好,却被时间的流失无情地冲刷走了。

      留下的,只有那一张张时时浮现的笑脸,那一声声如在耳边的轻唤,他不由得老泪横纵了,对月大叹一声“我对不起你啊!”这是怎样地一种发自内心地深深自责!

    再品苏轼,心里多了丝凄凉……

        三品,心中装的是问野人家”的闲情,那时他被贬到惠州、儋州,那里人烟稀少,瘟疫遍布,已经年近花甲的他,手持一酒瓢,边走边饮,“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他走在田埂上,风吹过了他的面颊,他挥一挥手抛开了一切无奈与烦恼,留下一袖清风,酒喝着喝着,头顶昏昏欲睡,让他“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流放到离故乡如此遥远的地方,他并未抱怨,却只是东升西落地打发日子。

      初品苏轼,心里装的是他“西北望,射天狼”地豪情壮志。又品苏轼,心头沉淀是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限凄凉。再品苏轼,眼中印出的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的闲清雅致。

    又读苏轼,心里多了份清闲与坦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国在何方?家在何方?

                ――一个村庄的抗日

      林志 福建 高一

      破洞,承载着那幅地图,慢慢地展开。硝烟,透过破洞,再一次遍布这方天地。

      城市被占,村庄被毁,血流遍地,尸横遍野......豫西,这块神州大地上,仅存的处女地,还是没能逃过日军的魔爪。

      曹沟,一个普通的村庄。曾经,他们盼望,侵略者会停下脚步;他们渴求,侵略者会放下屠刀;他们憧憬,会有人站出来主持正义。可当回归现实,家园的沦陷,亲人的离散,日军的欺凌,他们发出呐喊,“国在何方?家在何方?”血和泪道出了,久久不愿承认的事实――侵略者的野心,没有尽头!

      那刻起,曹沟就不再平凡。在党的领导下,曹沟,作为抗日堡垒,逐渐壮大起来。壮年男子,挥起刀,举起枪,扛起炮,走上前线。妇女儿童青少年,没能走上前线,那就更深入群众。文章,乐曲,诗歌,戏曲,处处捉住了他们的身影。刹那间,整个曹庄,整装待发,向日寇发起冲锋。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一个人的反抗,能是一时冲动,而一群人,一个村庄的反抗,是一种勇气。他们筑炮楼,修地道,用土炮,打退了侵略者,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胜利的背后,是他们一次次奋勇搏杀,是他们一遍遍血洒疆场,是他们一个个马革裹尸。勇气,战出的勇气,撑起了当时,垮掉的灵魂

        他们反抗,是因为受到欺凌,是为了让身后的百姓,不受欺凌,是为了让这个国家,不受欺凌。舍弃小家,只为保全大国。曹沟,整个村庄的人,赌上了整个村庄的命,为搏得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村庄的抗日,为中华儿女抗日的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水火之中的他们,尚能如此,那我们呢?我们的心中,还有几分国与家的概念。只顾的小家,只在乎自我,为了自我那皮毛的利益,使得道路被迫拐弯。整齐中,平添突兀。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曹沟的他们,能为了大家,献出生命,而我们,只能够在得到利益时,沾沾自喜。

      甚至,我们开始调侃,开始质问,开始在他们身上,寻找优越感。抗争,似乎不值一提。可试问,调侃,质问的我们,有谁经历过那个年代?有谁懂得国破家亡的痛苦?有谁敢拿着大刀,面对机枪大炮?我们现在所享受的,哪一样,不是被我们评头论足的他们,用血,用泪,用生命,换回的。站在他们血泪上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调侃,甚至去质问,他们的付出?

      伟大,在于奉献。渺小,在于获得。他们伟大,因为他们甘于奉献,我们渺小,因为我们只顾获得。

      国在心中,留下牵挂;家在前方,催促前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蓑烟雨任平生

镇江  七年级  黄蕾

        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度过我的一生。

      人生中难免会有苦难,但是我们要像苏轼一样微笑面对人生,做一个乐天派。

        儿时,大家总会与同龄人发生吵闹,最后只有哭着跑去找爸爸妈妈。那时候认为自己是受了世间最为极大的痛苦。但是父母总会告诉我们,微笑面对,这不算什么。

      那时,总认为,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样不是任人欺负吗。可渐渐明白这是忍让,磨炼自己的意志。

        如果当时不听父母的建议,那自己的意志就得不到磨炼,也不会忍让他人,最终只会使自己变得小肚鸡肠,什么事都与别人斤斤计较,使别人讨厌,被他人孤立。

        到了上学年龄了,同学们一定会在学习上遇到种种困难——为什么老师总是说我,为什么大家都比我学得好,为什么我自己那么用功还没有不用功的学得好。

        那时认为世间的一切不幸与痛苦都压负在自己身上,甚至想过放弃学业。可现在想来,这一切都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世界上那么多人,总有比自己悲惨的。有的孩子刚出生就是残疾,可他并没有抱怨过世界的不公,而是努力学习为自己创造好的条件。

        残疾人,他们忍下了一时的疼痛,可是这个造就他们一生的成功。如果当初,他们放弃自己,沉浸于世界对自己的不公之中,那他们和一个废人又有什么区别。可他们却奋发图强,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而是相信“上帝为自己关上一扇门,便会为自己打开一扇门。”奋发图强是唯一走出逆境路,最终他们一个个坚定自己的目标,坚持走了下去,取得成功。

        比起他们,我一个健全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来放弃呢?我们应该克服愤怒与苦难,微笑面对学习与生活,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多请教老师,使自己的成绩一步步提升。

        如果自己因为一次的愤怒与苦难而放弃自己的前途,那简直就是一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损失。等到长大后,就能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可到那时再后悔就早已来不及了。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你听他的话,便会感受到世间一切万物都充满正能量。但你若放弃了他,那你付出的便已不是泪的教训,而是一生的教训。

        苏轼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可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而是活在当下。

        苏东坡,他忍下此时的苦难,而造就了一生了英明。子瞻,他机智,他不像其他人,被贬后失魂落魄,像个懦夫,而是面对苦难并没有低头,痴迷于自然之美所以才会写下千古流传的文章,使后人崇拜,最终名留青史。

        苦难总是暂时的,我们总不能因为苦难而放弃一生与家人,要微笑面对,化苦难为动力去克服它。

        感谢苦难,它使人明白了生命的内涵;感谢苦难,它告诉我们生活的八字真诀:正视、不屈、沉着、奋进。

        彩虹,经历过风雨后,才会变得更加艳丽。小草,经历过风吹雨打,才会变得更加坚强。唯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们才会明白幸福的珍贵,唯有经历过灾难的民族,才会更加辉煌。勇于经历苦难,战胜苦难,世界必将因我们而精彩。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黑暗中也要心怀淡然

薛方瑀 常州七年级

    “如果我曾用心过了每一天,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就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不必在乎死后的命运,那已无意义。”

      挫折可以磨练人,苏东坡大起大落的人生正铸就了他看淡一切,不问世俗的性情。维琳方丈劝导东坡,默念极乐,好逝后享福。东坡却不觉如此,心中了然,心怀淡然,每日都为极乐。

      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苦中不知苦。

      人人同情,苏东坡却恰恰认为自己一生都是快乐 的。

      多次被贬,一腔热血,无处释放,挂名的官职,难以继续的生活,令人无法忍受,哀声叹气,渴求上天眷顾。一味的白日做梦绝不可能实现。苏东坡从未嫌弃生活,从不过分渴求美好,从不想要富贵,只求平和淡然。从容的心态便是双赢。苏东坡保持淡然从容,外人觉得再苦,他也从未懊丧。见招拆招,心怀世界,即使身在家中,也必有大为。

      被贬黄州,无所事事,每月只有钱四千五,几近无法生存,也不抱怨,丝丝麻线,铜板串起,挂于案前。每日一百五十钱,日子虽清苦,苏轼虽迷茫,心中却依然拥有一丝希望的火苗。信念便是希望。

      外在困苦,不惧怕,释放智慧,保持淡定,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糟糕可变不糟糕。

    前途虽似蒙上了迷雾,让苏轼摸不透,但他未曾放弃生活。幸好友帮忙,苏轼无偿耕种一块城东的地,一见倾心,命名曰:东坡。雄雄烈火,草焦味弥漫,东坡上燃,一场火,烧毁了杂草,也点点烧去了苏东坡心中的梗,只剩一片逍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不死,充满希望,必会有重获新生之日,逍遥自由便已步入你的怀抱。

        既然决定过好平淡生活,苏轼那尘封已久的干劲便浮出。前往沙湖买一块自己的地。途中遇雨,雨具先行,同行人皆不耐,唯苏东坡淡然处之,甚至有一点兴奋。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问苏东坡为何看淡?保持平和,暂时的困难便无法锁住自己,心中依然自由。

          每天有白天黑夜替换,黑暗总会到来,彼时,淡然是一盏灯,照亮着心膛,给予无限安慰,使心永远不会死去,希望永远驻留。面对困苦,不放弃。保持淡然,自有天地。

    “淡定哥”苏东坡一生坎坷,但那高大的背影已然在我们心中刻下,铭记至千秋永远。

图片发自简书App

                俎豆

              赵若煊 镇江八年级

    心中,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我,带领着我,来到那片神圣的净土,也许,文人的心是相互吸引,相互联通的吧。今天,三苏园就这样硬生生地出现在我面前,而我并不感到唐突,甚至有一点感动。

    走入大门,就是另一个世界,这里充斥着书香,漾起圈圈墨色。朝拜之旅可不是说走就走的,太阳灼烧着客气,漫长的路让我大汗淋漓,可这每一滴汗水都是我们的泪,都是我们对苏轼这位时跨千古的大文豪缅怀的泪。一抬头,我的目光便触及到了那几尊铜像。

    满腹诗书气自华,那文绉绉的气息,一眼便知那三位就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相聚总是那样的难能可贵,苏轼、苏辙站在两边,挺拔端正,连神情,都是读书人的那种高傲,中间哪位满目慈祥的老者,一定就是他们的父亲苏洵了,只见他的目光中满是慈祥,满是对两个儿子的疼爱。

    走进纪念馆,许多记忆都涌了上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我们学过太多太多他们的诗了,我们把他们看成经典,看成千年不朽,流芳百世的艺术品。他们豪放的情怀和豁达的精神值得千秋万代去学习,而我,便也是那其中的一员。我们现在纪念,奉祀苏东坡,不仅是因为他的才,更是因为他的德,他的亲民爱民,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情怀,是天地间镌刻下的最宏伟的画卷……

    继而深入,所有的情丝,都编成了绳,织成了布,就这样,三苏坟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院中的一切都宁静得出奇,他们三位千百年来就这样安安静静地沉睡于此。他们的肉体虽然泯灭在了天地间,但他们的精神、壮丽的诗篇会在人间永存。

    “一代文章三父子,千秋俎豆两峨眉”,俎与豆,本乃奉祀之物,千古风流苏东坡,应该被永远奉祀,俎豆,除了被当作工具使用,更是被赋予了难以言表的感情,人本如俎豆,要有一颗朝拜之心,这样才会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远……

图片发自简书App

        风雨任平生

        无锡六年级  顾杰喻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他让自己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自己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东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即使再恶劣也摧不倒我们。

      苏东坡,经历了一个风雨的人生,但在风雨的过后,却愈发豁达,愈发豪放,造就了一个完美的人生。

                    陪伴一生,只为亲情 

              无锡  六年级  钱妍宇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他,也像自己的哥哥一样,让王安石发过火。他也一路坎坷曲折,一贬再贬。可,他仍继承哥哥的精神,为百姓考虑,对皇上直言进谏。最终,官至二品。

        也许是他的直言进谏让人难忘;也许是他的聪明机灵让他飞黄腾达。但,我可以断定,能使他成功的,就是重情。

        在哥哥性命不保时,他没有觉得,自己做官十分困难,反而,为了哥哥,自己宁愿用官位赎罪。可能,他一生都会被毁,可能,他的官僚生涯就此结束。但,他如此注重情义,让人难以忘怀。

        在他哥哥,贬到十分偏远的地方时,他不仅没有为了自己的前途,对哥哥不管不顾。他,还如此关爱哥哥,送哥哥一路。可,他不知道,此送,为诀别。

        他哥哥的噩耗传来,他泪流满面,在悲痛中为哥哥撰写祭文。他,完全可以把这些,给他的手下去做。可他,推掉了手中一切事务,付出了代价。只为,送哥哥人生的最后一程。

        重情,在当今社会上,很难看到。可能,大家认为的亲情,仅仅存在于那句歌词: “未来的每一步一脚印,相知相惜相依为命。别忘记之前的约定,我会永远在你身边陪着你。”现在,新闻上处处是母亲生二胎,大的怀恨在心,伺机报复等消息。这样的事情,谈何亲情所在?

        亲情,是最有价值的一种情。亲情,对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好一些。友情与爱情,是建立在亲情上的两种情,不注重亲情,如何挑战后面的两种情?

        世界上,最高尚的情感,便是亲情。从出生,到死亡,这种情,贯穿一生。就像《陈情表》,李密只有真诚告辞陪伴祖母,才会得到中用,林肯只有在参议院内表达对父亲的爱,才能让人对他尊重。他,只有对哥哥关心,才能流传千古。

        他,便是子由。子由一生,颠沛流离。可,他一生,只为陪伴子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旷达心胸怀天下

              江苏 冯昊 七年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有多少杰出人物被时间无情的淘汰,而苏轼,他的旷达,他的胸怀,他的才气,每一样,都值得人们尊敬。

        在面对生活的打击与命运的不公时,在承受他人的不屑与小人的排挤时,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活的无比潇洒自如、怡然自得。

        就算是被一贬再贬,他依然保持旷达的心胸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丝毫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以超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考验,以乐观的精神去接受命运的不公。

        如果他没有旷达的心胸和高尚的情操,他就不可能在命运的捉弄下坚强面对考验,也就不可能拥有豁达的心态与超然脱俗的才气。

        即使他与王安石变法斗争,但是,在最后王安石失败退位时,他遇到王安石,不但没有把官场上的愤怒发泄在他身上,而是冰释前嫌,消除了彼此的隔阂,用不计前嫌的态度对待王安石,如此胸怀,就如同光风霁月一样,令人敬佩。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此般旷达的胸怀,苏轼就不可能会活得如此豁达,同样,如果没有旷达的胸怀,国家就不可能快速发展,而那些伟人,也不可能胸怀天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躬耕

常州 初一 尤亭婷

        树下隐隐约约中我似乎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道刺眼的光晕闪过我的眼睛,似乎到了一片绿田。

        一片平坦的田畴,青脆欲滴的稻田,苍苍翠翠的丛丛蕉叶,在风中摇曳。蝴蝶不时扇动着娇艳的翅膀,婉转的停在晶莹剔透的叶子上,享受着无尽的温暖阳光。

        “霍哈,霍哈。”一阵锄地声勾住了我的耳朵,抬眼望去一个中年老人拿着锄头在地里耕田,他带着斗笠,穿着粗布衣,脚上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布鞋,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他拿着锄头,一下一下往地上锤,洒下种子,又把土盖上,用脚跺了几下。走近一看竟是大文豪苏轼,他怎么会在农田里而不是在宫殿里享受荣华富贵呢?

    “子瞻先生,你好。”他听见声音低下头来,我依稀看到他那饱经沧桑的手上布满了茧,皱纹似藤蔓般缠攘了他的额头“你好啊,小朋友,走,这太热了,到屋里坐坐。”

      走进茅屋,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我,蓬蒿丛生、瓦砾杂陈,破烂不堪,墙角布满了蜘蛛网,床上随意摆放着书籍。

      “小朋友,请坐。”他和蔼的对我说。“您这与之前在朝廷的生活简直天壤之别,那您有没有抱怨过生活呢?”我看了看周围破旧的屋舍问道。

      他叹了口气,望了望四周的一切,眼神中流露出悲凉。“没有是不可能的,我本是我初来黄州时,我作为通判,每天尽享荣华富贵,房间里干干净净,但当我打开木门眼前的一切着实令我吓了一跳,碎砖断瓦丢弃在地上。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多么想放弃,多么想自残。”

      “是什么让您改变了看法呢?”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笑着说“当我看到井水时,我想到水,是农事的命脉,有水就有希望。而且水具有守拙灵活的精神,我不就像水嘛,我孤独的守着这一方土地和茅屋,我何不像水一样乐观豁达呢呢,为何要一直抱怨。

        况且书籍也能陪伴我,种田和书籍治愈了我内心的浮躁,是我看淡了朝廷的勾心斗角。”他看向远处那茂盛的田地,有看向周围的书籍。

      蒙蒙细雨,沙沙地下,像一根透明的银针,从天上掉下来,装点千山万壑,又似璀璨的珍珠,纷纷而落,镶嵌着绿野大地,他似箭一般飞奔出去,沐浴着蒙蒙的春雨,喜悦地看到撒下的秧苗透着嫩绿的芽苞正破土而出。

      朴素的耕作生活让苏轼回到了最质朴的真实。想想仕途中群小的构陷、衙役的侮辱和人情的冷暖,这点人生风雨又算什么呢?

      他转身关上木门,走入房间,便不见了踪影。我望着他的背影,也随着一道光晕回到了现实。当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带着乐观的情感,内心怀着守拙和灵活的心态,苏轼尽管被贬,但仍然怀着豁达的心态,他种田时弯下的不仅是他的腰,更是他的守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烟雨任平生

    沙倍宁  八年级 常州市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烟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一代风流才子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的天空中,响彻在那儿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残不了我们,他与我们同在。

      苏轼风雨了一生,豁达了一生;美丽了一生,多情了一生。

    烟雨任平生,苏轼,千古风流,永垂不朽!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黑暗下的光芒

林帅 福建七年级

  天空被云层套上一层厚厚的外衣,远处,苏东坡的塑像,犹如一道光芒,把天空照得明亮。

  春风从我身旁划过,把我的心灵,带向远方,飘进他的灵魂里。他身上的光芒,耀眼,艳丽。

  在他被贬的日子里,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不是饮酒作诗,就是吃,吃,吃。在各地,品尝各种美食,已成为一种常态。

  向前走了两步,湖面平静。鱼儿轻轻一跃,在湖面上,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而后,扑进湖的怀抱。

  眼前,他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眼前。他手拿筷子,轻轻夹起一片鱼肉,送入嘴中,咀嚼几下,咽进肚中,放下筷子,拍手叫好。

  他,作为一名吃货,不仅会吃,更是会做。在世间各个地方,为百姓分享了东坡肉,东坡鱼等“东坡菜系”,他的出现,就如一道光芒,指引着他们前行。

  在写诗领域,他更是别具一格,成为了豪放派的代表人。清风,浊酒,好诗,在世人眼里毫不关联的事物,在他眼里却演绎得惟妙惟肖。

  他还将自己对美食的见解,融入到诗中去。“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流传千古,为世人所诵。

  被贬时,他没有选择荒废自己,而是选择用自己的行动,来对抗。并在其中留下了众多千古诗句。

  他骨子里,天生有一股劲,这股劲带着他,走遍万水千山,走遍祖国的天涯海角,品味各地的山珍海味。

  夜间的黑暗,布满天空。而他的光芒,普照人间。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乐观是最好的心态

施翔宇  福建  高一

          慢慢长路,有波峰,有波谷,以什么样的心态?才能走好这条慢慢人生路呢?

          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黄州,历史上许多的迁客骚人,因被贬,不停得发着牢骚,但苏轼不是,他是一位智者,在黄州,“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他的豁达乐观,超脱于世俗,即使被贬又如何,我自一杯酒,敬这江水明月。

          退一步讲,倘若苏轼没有这样的心态,难以想象,他还是否可以名垂千古?百姓是否可以安居乐业?是否可以留下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就是这种乐观的心态,得以让他在被贬时,依然怡然自乐。

            反过来讲,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难道是他没有勇气?难道他武力比不过刘邦?难道他没有统帅三军之能?都不是,而是他被刘邦打败后,没有坐船渡河,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没有用乐观的心态,接受这个事实,最后造成了他的悲惨命运。

            倘若,他有乐观的心态,回到江东,集结人马,历史就可能重写,然而,他选择最极端的方式,结果自己,难道他肩上没有责任吗?难道一死就能了之吗?难道江东的父老们就希望他这样想不吗?

            苏轼和项羽,同样是受挫折,一个是屡遭贬谪,一个是军事上被打败,但是,其人生路上,却有不一样的两种命运,苏轼,通过一杯小小的酒,即使四处被贬,四海为家,也能怡然自乐于其中,项羽,正是成大事年龄,本大有着东山再起的可能,却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人生路上,我们一起走过,若我们能如苏轼一般,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为外物所羁绊,乐观面对,我们就可以笑看人生,快乐人生,幸福人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直言不讳有两面性

六年级 熊曼妤

    直言不讳是种很好的品德,大家都很喜欢拥有这种品德的人,但在我看来,任何事物都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这种品德,不是完美的,也是有它的两面性的,一面是好的,一面是坏的。

这是直言不讳好的一面,拥有它的人十分真诚。可不,这面“镜子"一一魏征身上的直言不讳,经常真诚地让千古名君李世民即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得以修身,干了许多伟业。

    这就是直言不讳坏的一面:不给人面子,让人事后很生气。李世民虽说感谢魏征,但魏征经常跟唐太宗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得面红耳赤,这是一件多么不给面子的事呀。一次退朝以后,李世民竟气冲冲地说:“魏征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魏征!"连长孙皇后都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呢。最后李世民还是原谅了魏征。

我认为,直言不讳的人固然是好的,但,他们都不是为别人着想的人,是有些自私的人。虽然说他们是为了集体着想,但也是不顾及集体统领者的表现。

直言不讳如人,有善良也有邪恶;直言不讳如衣服,有崭新也有破旧;直言不讳如苹果,有香甜也有酸涩。都有他们的两面性。

直言不讳不是完美的品德,它也有两面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生需要寄托

                        乔大伟  苏州  七年级

        热浪夹杂着蝉鸣,如千军万马袭来。心外,我站在苏东坡的坟头,不语。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心中,我们在静谧的明月下,对话。

        慢慢对话,让我真正感悟到了苏东坡人生的秘诀,那就是寄托,人生需要寄托。

        分别的日子,如同两岸的万家灯火,一幕幕揪起漂流的心,一盏盏勾起流浪的魂。官府的否认,是一次又一次的鞭打,让他一蹶不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对亲人的挂念如烈火般愈来愈烈,灼烧着他的心。苏东坡孤独地抬起头,望见了一轮明月,也望见了曾经的家乡。

      他是真正的爱国者。斟一壶温酒,苏轼缓缓提起壶,搭起手,慢慢倒入杯中,一饮而尽,嘴角挂着一丝满足,微微垂下眼帘,还贪婪地嗅了嗅杯中的余香。再瞥向酒壶,里面倒映着那轮明月。我看见了,苏轼也看见了。那一刻,苏轼笑了,荡漾着美好的希望。看着我疑惑的眼神,随即吟诵出了名垂千古的《水调歌头》。哦!苏轼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那明月上,但不像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他所寄托的,还有对天下的瞩目,对国家的担忧。“但愿人长久”,忧民重于忧国,他想给那些受伤的心灵,带去希望的温暖。

      无论来到哪里,无论遭遇了什么,唯独那份拳拳的报国之心依旧。被贬黄州,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也是他唯一的道路,他坦然接受了。但是在这里,在苏轼的心中,有历史的记忆,有心灵的归宿。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下内心的自愧与豪情。古时周瑜才华横溢,英气勃勃,成为赫赫有名的大都督,而自己的才华却没有带来成功,还带罪黄州,自愧不如。苏轼寄托着这个国家于赤壁,曾经赤壁的希望之火,如同重生的凤凰,在苏轼的心中熊熊燃烧,直至苍穹。

        倘若苏轼没有寄托,没有明月的映照,没有赤壁的激励。也许,痛苦会将他摧残,孤独将把他击垮,砥砺前行的力量消失殆尽,对国家的希望无处安放。就没有那些名垂千古的诗作滋润后人,没有了那个正面人生的苏轼名垂青史。

      傍晚,我还在回味着那场心灵的对话,不禁问自己,寄托在哪里。静下来了,一切都静了下来,陷入了宁静……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何以立足

                  镇江八年级  王益鑫

      “行逢佳处辄叹息,想见茅屋藏榛菅。

我知此地便堪隐,稻苗旆旆鱼斑斑。”  词人苏辙凭借着他的坚持,在封尘的历史书本中站住了脚跟。

          少年酷学,青年成才,成年做官。这其中,绝非一帆风顺。当哥哥苏轼被监于狱中,苏辙力挽逛澜,甚至不顾官位,坚持要求以官救人。结局却不尽如人意,哥哥未被释放,他也被一贬再贬,直至人烟稀少的边疆。但我想,“患难见真情”,人只有在生命低谷之时,才能揭开狐狸的毛皮,或是发现善良的根本。“自古忠义两难全”,苏辙,以他的坚持,虽丢失了官位,却赢得了兄弟之情,而赢得了后人的尊重!

        虽然身在异乡,苏辙也不忘他爱过爱民的天职。身处清正廉官之列,行两袖清风之道。坚持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他只能以“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了吧。

        闲暇之时,苏辙便独自一人,饮酒作乐,挥毫泼墨,文字如水,似乎毫无悲伤之感。无人知晓,他究竟坚持着什么。就这如此一位普通人,他以坚持,使人感到贴近,又感到神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哥哥对他的思念,更是对他的鼓励。因此,即使贬官,苏辙也毫无怨言。“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似兰花一般清香,似山谷一样豁达。这倒使我想起那句“"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从苏辙身上散发的“希望”之花,竟开的如此灿烂!人,以乐观立足!乐观,使人乐而忘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历了兄弟离散的痛苦,贬官的失落,对手的冷嘲热讽,和时间的冲刷,当旧党重新执政,当希望的曙光已经突破重围,钻进了裂缝,苏辙回归了朝廷,回归了他梦中辗转反侧想要建功立业的地方。他将永远坚持反对他的敌人。这一次,他再也不想失败了,再也不。

        他执着,他坚定,他矢志不渝,他迎难而上。我们不用结局评论人的成败,就苏辙而言,他的坚定,他的执着,我们又如何能达到呢?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他――苏辙,凭借坚持,成就一代伟人,造就一世经典。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何为英雄

      临沂陆厚臻 九年级

  时间的宇宙不停地转着,转出历史的河,又转成车轮。古往今来,无数英雄横空出世,许多,都是从时间中,毅然决然,一步步走出。

  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的隐忍,为他争取了机会,走到三分天下的机会。天下众多有权有势的豪杰在曹操眼里不屑一顾。但偏偏看出,这位刘备将来的成就无可限量,而且竟被他说中。

  刘备被捧为英雄,不但未喜,反而大惊落筷。因为他知道曹操妒才,必然会除掉他,才故意示弱。

  曹操还是被蒙骗过去,是曹操的疏忽呢?还是刘备命不该绝?非也,倘若天下英雄仅二人,刘备表面的隐忍,既是他生存的条件,也不失为能屈能伸的大丈夫风度。

  常有言:英雄出乱世。如果是一个太平盛世,边疆烽烟不起,处处莺歌燕舞,英雄也会磨去锐气,马卸鞍,刀入库,。平庸,会腐朽人的志气。

  即便如此,为国为民着想,不能希望乱世,更不能去破坏和平,制造动乱。为满足自己成名的欲望,而妖言乱世,蛊惑民众者,乃是人民的公敌。

  古之成大事者不可因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要知道,定力也是检验英雄的一个标准

  “英雄待时而动”。在盛世之中,英雄就必须遏制自己的成名欲望。一方面增加自己的实力,以备未来之需;另一方面要热爱和享受生活的乐趣;如果没有机会施展身手,正应该为天下太平而庆贺。不能为一己之私而害天下。

  时机不对,不可出头。没有机会,切勿盲行保持实力,待时而动。这,也是英雄们必须学会的一门功夫。

  高手,是持续性自律,庸人,是间歇性自虐。“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有朝一日风雷动,平步青云上九重。”这就是英雄待时的心态。

  在茫茫历史里,懂得默默地推着这车轮的人,才是真英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仁义雕琢人生

          苏州 七年级许昊

    亲民爱民,嫉恶如仇则为仁,不离不弃,永不背叛则为义。仁义,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人生的追求。

    做到仁,就会无私。苏轼曾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却因这是孤寡老妇的不孝之子所卖,而无偿把房子退给了老妇,自己身居陋室。这种品德,就是仁。仁就是无私,就是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全部。

    想想,想想,如果苏轼没有这种仁义之心,何来“何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清闲自在?更何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高尚情操?做到仁,既是做人的根蒂。

    有仁则义易,有义则仁易。仁与义,是相汇相通的。

    做到义,就会豪迈。

    东汉末年,可谓是个乱世之秋,刘备心怀一颗赤胆忠心来投军杀敌。在路上遇见了关张二人,三人一见如故,于是三人共餐一桌酒菜。心中忧国忧民,感慨万分,这就是豪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他们三人的情义,小小的桃园中却洋溢出浓浓的兄弟义气。从此三人齐心协力,金戈铁马,挥枪弄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激起朵朵浪花, 创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如果不讲义气,相互背叛,相互怀疑,那么,恐怕蜀国将不复存在。我们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他们三位英雄,而是无穷无尽的历史文献和精神文化。但,失去最多的,是对义气的传承。

    仁与义,多么正直的两个字眼,无尽的英雄传奇都汇聚其中。但真正的仁义,又真正有多少人做到。多的是残忍,少的是仁心;多的是背叛;少的是义气。物质生活的糜烂早已让人们忘记了仁义,多的,只是痛苦。

学会做仁义之人。

    一个人不仁不义,必定是贬斥他人格和道德的原因。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孟轲“舍生取义”,谭嗣同“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仁义”二字。我们,虽不能效仿全部,但又何尝不能遵守仁义呢?

    “伸大义于天下,布信义于四海”做到仁义,将他铭记于心,才能真正成就我们的人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责任称天下

福建六年级,陈孜逸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有着勤政爱民、为国守边,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苏轼一生被贬谪了十七次,到了十八个地方,但他不肯低头,没有自暴自弃。

      因为责任,他支持王安石变法,变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

      同样,因为责任,苏轼却又反对王安石变法。原因何在?苏东坡不愿意看到百姓民不聊生的惨状。

      虽然被贬,但他是为爱国被贬的,为人民被贬的,为尽自己之责而被贬的,也贬得光荣。

      苏轼心里有杆秤,以人民的福祉来秤天下,忧国忧君忧民,心里想的全都是老百姓。

      徐州发生水灾,苏东坡亲自指挥修补堤坝,抗洪抢险。他如果没有到前线指挥抗洪,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中而不顾,就不会受百姓爱戴,就不会为后人所称颂,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如果苏轼不亲民爱国,抛弃责任,那么百姓将会被贪官污吏搅的无法生活,有许多人民将会饿死,冻死。

      苏轼以天下为重。为了人民,苏东坡屡次进谏。所以为世人所千秋景仰,万世称颂。

      当今,也有许多像焦裕禄、孔繁森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如:杨利伟等。他们他们不畏艰辛,挑起责任的重担 ,为国家做贡献。

      从古至今成大事者,莫不以天下为己任,只有心中有秤,秤上有民,才能成其大业。用责任这把秤,称起人民,称起全世界,称起整个天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沐浴亲情

  福建 七年级 吴媛婷     

            亲情至上,沐浴着生活。

                                    ——题记                                    亲情,是生命成长的沃土。天下兄弟,一生兄弟,性命兄弟,令人难忘的是那段时光。

        “咳咳咳”,一阵阵的咳嗽声在夜里染过了树上烦人的蝉鸣。家家户户都让工作了一天的煤油灯去休息了,人们也沉浸在梦乡中,村子放眼望去只有一户人家灯火通明——苏轼屋。

        苏轼半躺在床上,乱糟糟的头发缓缓散落,深陷的眼眶显示他已有几天没睡好了,发干的嘴唇透入出他病情的严重,原本的红光满面早已被面如死灰所取代,皮肤黯淡无光,仿佛蒙上了一层灰。

        一旁半跪着第一个神情严肃的男人,苏辙。他双手紧紧握着苏轼的手道:“家兄,瞧你这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了,我们…”

        正要劝苏轼的话硬生生的咽了回去,苏轼说:“我所剩的日子不多了,愿我死后能安葬在郏县。”

        苏辙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又道:“不管家兄葬身何处,我们兄弟都要葬在一块,是生是死这辈子我们都是兄弟。”“好。”苏轼感动的落流下了泪…

        待苏轼逝世后,苏辙便完成苏轼的心愿,将他葬在郏县。并与他妻子商量,等他死后也一同与他大哥葬在那儿…

        海内存兄弟,天涯若比邻。有时候兄弟感情就是这么一回事,不需要时间的洗礼,不需要山盟海誓的誓言。 只需要有共同的感触;共同的思绪。因为他们埋葬的不仅仅是两具尸体,里面所蕴含着无限的亲情。

        亲情的力量好似无私的,可以挽救一切;亲情的力量好似正直的,可以振动一切;亲情的力量好似伟大的,可以改变一切。美好的亲情,可以感动生活的一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刚正中的豁达

    李杨杰  台州  高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睡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那个刚正而又豁达的气息,从书中缓缓向我走来。

  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称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坎坷凄凉,他是仕途失意之人。人生几次被贬,甚至差点惨遭杀害。如此遭遇若为常人早已堕落于市井之中,而东坡却依旧刚正,倔强豁达。

    苏轼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一颗光照千古的耀眼明星,他更代表着一种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乌台诗案后的苏轼,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起大落,这对他的心灵是何等沉重的打击。           

    对此,他也有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梦幻,苏东坡的感叹是无尽的愁,乌台诗案的痛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疤痕,彼时的他多么希冀自己的人生只是南柯一梦,可过往的马蹄声告诉他,这是事实,悲痛之余,把樽中的美酒洒向江中,祭拜那亘古长空的明月。虽说留下了太深的伤疤,但苏轼依旧轻狂,依旧刚正不阿,依旧豁达平和。

      “早生华发”的惋惜,“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痛苦。但他更多的是以豁达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世间百态并且依旧倔强不屈,起起伏伏“一梭烟雨任平生”说出了他的淡薄,“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他的坦然,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更道出了他超凡脱俗的姿态。

    他并未被挫折打倒,依旧刚正不阿。他将自己的处世旷达和旷世之才注入文风,使之潇洒磊落、飘逸爽朗,不拘一格,无法城法牢笼。有的情怀婉转,有的诙谐广博,有的慷慨豪放。

    人刚正不阿,倔强不屈,然后挫折却有不法打到你,刚正带着豁达。哪你便会得到他人赞美。东坡便是如此啊,他刚正。古时官场排挤他,唾弃他,但当今依旧如此辉煌。

    苏先生,现在以无人诋毁你,以无人排挤你,人人都崇拜你,人人都敬仰你。你在天国不必担心。

    愿你有个好的来生。看着渐渐淡去的灵魂,我不禁双颊泪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性之本

                苏州  初一丁一

        “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善良是一个人最美的品质,她如春风唤醒人们最初的纯真,也如阳光温暖人们的心灵。任何人都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古时的诗人有许多是被世人称赞的,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其中的一个人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善良并且有爱心,“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如果不善良,那么他就失去了人生来的品质,应该为此而感到可悲。

        苏东坡晚年买了房子刚准备入住,听见一位老太太哭的很伤心,苏东坡了解到他们家祖传的房子被不肖子孙卖了,而自己买的就是那家房子,于是当即把房契烧了。人与人的差别还是十分巨大的,虽然说刚出生人都是一样的,但是后天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有的人走向了成功光明之道,而有的人却深深陷进万恶深渊。苏东坡就是前者,而那不肖子孙可以看做是后者。

        善良是一个人的根本,一个善良的人甚好过于一个伟大的人。有了善良这个品质,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至少不会走向错误的道路;而失去了善良,那可能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做以说心善方能做成大事。

        如果说成功是一扇门,那么善良就是其中的一把钥匙。心地善良,不忘初心,做最真实的那个自己,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择乐

镇江  八年级    钱承炫

        无力的脚步,被坚硬的石阶艰难的拖举着。烈日灼心,纵使有无限的力气,纵使有再多的快乐。也在这烈烈骄阳的焖烧下,化为乌有。而未燃烧的,只有心中的焦躁与烦闷。

        猛的抬起头,咬着牙,凶狠的瞪着浩瀚的苍天,为什么,为什么你要用你烈焰般的耀眼阳光,无情的烧灼着这世间的一切生灵?为什么?又猛的低下头,贪婪的望着四周,饥渴难耐地寻求着周围一切清凉之物。

        将清冷的甘霖扑向脸庞后,顿感欢乐与惬意。人之乐趣,往往就体现在这美好的物质享受了。

        自幼出生贫寒,不像其他富家子弟自幼闻着书香长大。可之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富家子弟能与他比肩,是因为他对乐的理解,选择,与常人所不同。他的快乐,不只是来源于物质的享受,而是来源于内在修养,来源于自己的心。

        惨绝人寰的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从此过上了清贫的生活,拿着微薄的银两,省吃俭用,闲来耕种自己的一块小地,他人认为这就能打倒苏东坡,却不知,他就在这种惨境下,产生了对乐的感悟,活出了自己的快乐。

        走着走着,看到一尊白玉像,这是中年的苏东坡,一席简衣,脸色平和,眼神微眯,仿佛在观察着何物。这尊雕像从上到下,没有一处华丽的雕饰,一切都是那么朴素,宛若一名老农一般,在炎炎烈日下,他轻轻的,擦掉头上的汗水,眺望着远方,若有所思。

        而当我的眼神与他所互相凝视,顿感自己的灵魂毫无保留的暴露在他的眼前,他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活的泰然,而我却在这区区燥热下,怨天恨地,该是多么的幼稚?

        人生在世,来源于物质的快乐,是平凡的,而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内心的快乐,是人世间最难得的,是凌驾于物质之上的,也是最好而最高贵的。

        缓缓走出三苏院,闭上眼睛,感受这夏日的蝉鸣,以及偶尔传来的许许鸟鸣声。顿感自然之惬意与宁静,心情顿然喜悦。最后的一丝烦躁,也随着蒸发的汗水,消失在浩瀚蓝天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高洁气节醉千古

            镇江 窦佳成 八年级

        雨飘飘,水潺潺,掸掸这一路风尘,与好友一同架一叶小舟,在金秋的黄昏之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苏东坡少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立下了以身许国的志愿。只可惜事与愿违,东坡入仕以后,一直遭到新党与保守党的打压。乌台诗案,他官场失意。但他仍希望驰骋沙场,“千骑卷平岗”,“会挽雕弓如满月”。绝对一个怀揣报国热忱的赤胆英雄。

        尽管他官场失意但他依旧乐观,深情,随性。他被贬去海南,那个偏远又炎热的地方可正是他那乐观开朗,适应寂寞的性格才成就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苏东坡。一个形象丰满的苏东坡。一个浩然千古的苏东坡!

        “关西大汉,铁板铜琶,高唱大江东去。”这是人们对苏东坡的印象,俗话说得好“见字如见人,见诗了其性”。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游子在外想念家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的一生得以升华,而且抚慰了游子的心灵。这时,他将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打不倒我们,我们将一同迎接生活赋予给我们的挑战。

        三杯两盏酒,一轮明月便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豪情万丈,无人能及。

        他,古代的大文豪,有着一往情深的高洁气节,我在百年之后有幸读懂他,我陶醉在他文章的行间。今生,今世已无人能及......

        气节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正确、坚定而深彻的认识。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了自然,使精神获得解脱,获得自由。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乐观世界

孙晨轩    六年级  镇 江 

        杨万里曾经说过:“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苏轼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成名。 

        石阶载着我的身体,纪念馆一步一步向我走来。踏入纪念馆的大门,瞬间感到一种文艺的的色彩。只奔主题,苏轼生活中的一幕幕尽显在我眼前,从他当官,贬滴,再到病逝,他是多么乐观。 

        是苏轼凝望庐山,道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真理;苏轼还,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间祝福。这一句句诗句中,哪里不体现出他的乐观?

        看到这里,我心中已经有无尽的话相对苏轼说。  啊,苏轼。您,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您,壮志难酬,唯有寄情于文字;您,屡次遭贬,打不倒您的信念;艰难世事,造就了您的豪放诗作。您的杰作,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怀古伤今,只为报效国家;论史谈玄,方显男儿本色。

        沿着他人生的足迹,记续往后走,便是是三苏的坟墓 大门两旁有一副对联 一代文章三父子,千秋锄豆两峨眉这不仅代表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也说明他们一家的求学。

        路程,磨炼着人们的意志 ;乐观,使人生更富有意义。乐观是一种态度。乐观者把失败看作是可以改变的事情,这样他们就能转败为胜,获得成功。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是乐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官本为民

                      ——论苏轼跌宕官场生涯

          镇江 七年级 耿子川

    论官的出处,皆是布衣一届。既出身于民间,又怎能忘了百姓民生?

        是那个少年,那个你。

    参加礼部试的你,震惊了京师满城。欧阳修赞你妙文,全朝惊喜不已。

    惊奇与喜悦,撑起一眸赞许之光。憧憬,是你心中未来的影子。

    不消停的梦,回荡在脑际;心中忐忑着,自己将要面对的责任,如何担当。

    正衣冠,梳发髻,踏步于高堂之上;望案牍旁令牌满框,你目眸一紧,毅然端坐。

    又是那个曾经的少年,那个你。

    在出任黄州团练副使的你,以自己东坡一片田地,自食其力。不得已,收入微薄,竟将一月口粮分成三十份,逐日用尽。

    你非高管贵族出身,善解民心。节俭,是你俸禄吊上的房梁。

    扬州每年要办百花宴,民众被勒令种植花草,高昂的成本令人民苦不堪言,你却直接废除该宴。

与你而言,为民,可以不择手段,达其根本。发起本心,就是责任与坚持撑起的一缕清风。           

不假思索的疑虑,果决而勇断,从心底涌出。至于后果,与你而言,就不在所考虑的范围了。

    心之所向,表之于行。你在官场,心中所认为,便会行之所思。若是你心不为民,又如何得人心?

    与王安石意见不合,也许是你跌宕人生中,洼谷的开端罢。你自贬杭州,却又被捕入狱。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于亲人的思念,不止于心间,寄心语于诗集,托身志于章毫之间。

    三次入朝,你又有几次与亲人相聚?

    也只是奔赴海南途中遇见弟表罢了。

    都说海南岛荒芜蛮横,你却也不寂寞,毕竟,人民驻你,举国人民溶于你血,你怎的会寂寞?区区海南岛囚困了你的足迹,你的神际却早已傲游九州,访过每一间民宿,每一株花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又多少次于明月共舞,云雨间,割断一切距离相隔。

    除了丁忧时日,你又几次还乡?当年你走出家乡,赴京考试,却又几时想过,再次踏上这土地?

    费尽一生于官场,你还曾退缩过?神州各地遍布你是足迹,你何尝不曾消极过?

    你绝望着,你期望着。

    你退缩着,你前行着。

    砾岩刺破你脚步,官场捉弄你命运多舛;但北宋,不是土地风情,而是人民。

    国,唯民是道。安,为民是服。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乐观·豁达

陈雨桐    初一    镇江

            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群星璀璨,一时涌出多少诗人,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写《赤壁赋》,苏轼的乐观豁达态度,

          就在他写在写《赤壁赋》时,被贬谪黄后,苏轼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体现出苏轼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但,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加了信心,也使他的梦想更加接近现实。他写的前后赤壁赋反映了这时乐观、豁达的思想情感。

        苏轼写诗都是尽情的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风光。作者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

          苏轼原本的镇定,早已平复不下他那激动的心,在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

          苏轼不断想着那些美好的事物的化身。店主对苏轼的短促人生而感叹。但,一向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苏轼,对店主进行了反驳。他对店主解说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去理解对方。

          经过苏轼细心的解释,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倒酒。菜都已吃完,杯子盘子在桌上打成一片。大家都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苏轼表现出了豁达、乐观的人生观,他赞成从正反度看问题。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正确对待生活。   

      乐观,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只要有足肥料,就能绽放!豁达,只要你敢闯,就能走进花的海洋! 乐观与豁达,才是人生之大观,人生之正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躬亲自好,耕耘清廉

方润曦 福建 七年级

东坡为官,躬耕与田,洁身自好,清廉自守

北宋时期,苏轼因"乌台诗案"深造打击,落魄离开,来到了黄州一代。初到黄州,生活困苦,没有亲人可以投奔。次年,好友赠地一块地。苏轼十分开心,觉得生活好像又有了希望。端庄又不失礼貌的向好友道谢。

苏轼得到了东坡的一块荒地。这是黄州城东一块弃置多年的军队营地,蓬蒿丛生、瓦砾杂陈,破烂不堪。

他带着全家人,到荒地里,一会拾瓦砖,一会除杂草。

时间在劳动中悄悄过去,太阳如火炉一样挂在天上,苏轼的汗也像雨水一般落下。脸上透露出他的疲惫。家人也很疲劳,脸上挤不出笑容,纷纷劝到:"要不就放弃吧,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苏轼不说话了,低着头静静的沉思,满脸愁苦。

苏轼擅长文学,从不知如和种庄稼,他拿着种子播撒下去,翻了翻土,浇了浇水,就任凭它风吹雨打,庄稼却一天不如一天。苏轼感到十分的疑惑,脸上只写了一个愁字。

苏轼为了种庄稼,把家里的钱都用了,他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从头开始,一步一步的慢慢来。他四处求学,问过邻居的农夫,查过书本。没有收成,就没有收入,家中的钱无法在让苏轼买任何东西了,苏轼的好友向苏轼说:"我最近手头富裕,你要不要拿去救急。"但苏轼斩钉截铁的说:"不,我不能要这笔钱,这笔钱来的不明不白,我不能要,这不就违反了清廉。"他的语气是多么的坚定。

邻居提出要送他一些种子,他也从不接受,觉得得没有理由,不能让别人破费。他不偷不强,没有要取蝇头小利,自己克服困难,最后凭借自己的不放弃,成功再次种上庄稼。庄稼也在苏轼的哺育下,茁壮成长,经过了数个日日夜夜,庄稼也成熟了,但丰收的不仅是苏轼的钱财,更是他心中的清廉。

    躬耕东坡,清廉自守,耕的不仅是一方田,更是他心中洁身自好的一亩良田。

图片发自简书App

              饮下那一方豁达

苏州  徐梓萌  初一

      曾想,在月圆团聚之夜,灯火通明之处,清醒之余,眸光转向那透着黄光的窗纸。月以圆,风以凉,石台前留下的,却是一地尘灰。

        似是追寻苏轼之影,来到他的坟前。野草土堆,若不是坟前那刻着他名的石碑,谁能想到这竟是苏轼之墓。

        “竹杖芒鞋于一身,吟笑徐行且一路。”转眼千年,回眸之余,竟是他那孤独的身影。似幻影般,一晃而逝。

        脑海中,他孤身一人,抬首望月,眉头皱起,眼中流过的是他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嘴角似是嘲讽一笑,拿起酒杯,一饮而尽。杯中圆月的影子,一闪而过。

      再抬首,“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便从他嘴里吟出,诗句中流露出的,是他对亲人,对家乡的释怀。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他的愁情似是江水般,融入历史的长河。但他却又是乐观之人。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管是多大的困难,狂风暴雨,他一笑泯恩仇,在绵绵细雨中,在他迷惘的人生路上寻找新的道路。

        他乐观旷达,坦然面对一切,虽被贬之又贬,蒙受冤屈,但他没有一丝畏惧,他相信风雨后能看到彩虹,风雨后便是阳光。他走进自然,感受山水间的平静,他在苦中寻找解脱,在草木间抒发雄眼壮志。

        想到这里,微微颔首,看着眼前那虽简单却庄重的墓碑。俯首,弯腰,千言万语化成了,这最为敬重的动作。

          夕阳融入那碑前的水洼,似融入月色的一杯清酒,流入那碑前垂首的影中,泛起一阵波澜……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活需要真诚

镇江  六年级  于若溪

   当今社会,沟通心灵的桥梁——真诚

    生活在世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有真诚才能长久发展,家庭成员之间要有诚实才能和睦相处,而我们每个人无论你身份高低贵贱,都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他人。 

        不管你身处何方,从事何种工作,真诚都伴随你一生。它不仅需要主动坚持,它更需要一种信念,一种以忠义之气贯穿于天地之间的信念。

      东坡与柳七均是真性情的男儿,豪放与婉约也各成一派,无法相较,然而东坡之真,的确是牵系他一生的线绳。是他的“真”,使他为小人所忌,卷入乌台诗案,终生曲折坎坷;同样是他的“真”,让他不失本心,看破俗世名利,成就他在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苏东坡,他忍下了此时的苦难,而造就了他一生的英明。他不像小人,只会在朋友背后使坏,而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最后永垂青史。

        学龄时,同学们都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同样也见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他们,都以自己最真诚的一面对待我们。有困难了,他们会尽心尽力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如果他们没有尽心尽力,而是敷衍了事。那么学校必定是混乱不堪,同时也没有家长再敢把孩子送到学校。那么生活中就一定失去了学校,同时也就意味着知识不可传达,那祖国的未来怎么办?

        踏入工作岗位,父母总是会告诉我们要以真诚的心去面对工作,要敬业。

        敬业是什么意思?顾名思义,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全心全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就要干好自己该做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事要上心,及时它再难,再不想干,但世上没有过不了的坎,要以真诚的心面对,那样就一定会解决。

        如果人们不敬业,那么就一定会被上司开除,同时家中也就失去了一份经济来源。但这样,国家也就失去了一份劳动力。那样国家的经济水平,生产水平就会下降。总而言之,最后等待自己的就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真诚,它是做人之本。人如果拥有他,那必定会幸福过完一生一世。但失去了他,等待我们的不是后悔的眼泪,而是血的教训。

      子瞻,他心怀一颗真诚之心。及时面对灾难,他也是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没有因为不幸去报复他人,失魂落魄,而是不改自己的本性,继续生活下去。

        真诚犹如一潭优雅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它有时也会遭到泥块和沙石的袭击,但是,它凭借着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会使污秽沉淀,仍旧不改自己光辉的容颜。

      我们每个人都同样呼唤真诚,崇拜真诚,向往真诚。摘下虚伪的面具,换上真诚的面孔,即发现真诚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去珍惜真诚,同时将真诚的阳光洒向人间。

图片发自简书App

驱赶不快,豁达破土

                    福建六年级吴嘉伟

        当烈日普照大地时,庄稼准备收成。有一群蝗虫“刷刷刷”的来“收割”着庄稼,农民们急得直跺脚。

        这时,一个男人勇敢的挺身而出,他用自己的乐观表决心态。让全村的百姓从胆小变的自信。

        他们抡起锄头向蝗虫跑去,随后又挥了过去,把蝗虫打散趁这个机会又挥了过去这一连窜的动作让那个男人停歇下来,他立起锄头把斗笠往上一拨,才明白他是谁-----苏东坡。没错就是他。

        远远的望过去他还是那么乐观。即使他已被贬海南这个弱小的地方,但他没有放弃反而带领起百姓。

          他拿起沉重的锄头缓缓的向蝗虫拖去,他的腰已经弯了下来。一只蝗虫紧紧的盯着苏东坡,像箭一样跑过去,他很快看见了它,抡起锄头挥过去。虽然他那么的劳累,但他的脸上依然保持着灿烂的笑容,他的笑容是勉强支撑起来的,脸上一滴滴汗水不断流了下来。

          被贬海南岛这种偏僻的地方,他又为何这样的乐观呢?在朝廷上做斗争这么多年,最后还是被贬,可苏东坡来到这边还是特别乐观。

          也许吧!正是因为他心向百姓,他来到这里是认为自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是百姓的力量一直激励着他要乐观。

          每个群众脸上都是黝黑黝黑的,豆大的汗珠滚滚滑落,一直滴到喉咙咽喉处。脸上的微笑充满的是乐观。

          他像一颗嫩芽,不断影响着周围的一切。不到最后一刻他还在乐观 ,认为自己还有希望,到最后破土而出。

            他不断用手擦拭着汗珠,眼神里透露出疲劳。但心里还是那样的乐观。   

          他不仅与百姓一起躯赶蝗虫,还不断的指挥着领导着百姓们。“大伙们今天我们就非把这些蝗虫驱赶走不可,”一声高喊让百姓们更加提起了干劲。夏日炎炎就属他留的汗最多。

          他一心只向着百姓,假如没有他的领导,那这么多的庄稼岂不是被蝗虫一洗如贫了。

          他脸上的笑容现在看起来是勉勉强强才可以支撑起来的,只是嘴角微微的翘了起来。但蝗虫却没有丝毫余地给苏东坡缓一口气。对庄稼还是无情的糟蹋。

        相比范仲淹,他也是受尽了许多苦。但他认为只要受尽了苦,好日子就会来临。

          是他一心向百姓,用自己的乐观来感化周边的人,让百姓有了正能量。可我们现在的人呢?在困难之中,他拥有乐观的心态,用豁达的的心胸容下人民,来为百姓着想。

        他在这里驱赶的还不仅仅只是蝗虫,还有多年来他在心里积储下的愤闷和他多年以来所经历的那些不快,只留下心中那乐观豁达的幼苗,茁壮成长,顶天立地。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黑暗中也要心怀淡然

薛方瑀 常州七年级

    “如果我曾用心过了每一天,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就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不必在乎死后的命运,那已无意义。”

      挫折可以磨练人,苏东坡大起大落的人生正铸就了他看淡一切,不问世俗的性情。维琳方丈劝导东坡,默念极乐,好逝后享福。东坡却不觉如此,心中了然,心怀淡然,每日都为极乐。

      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苦中不知苦。

      人人同情,苏东坡却恰恰认为自己一生都是快乐 的。

      多次被贬,一腔热血,无处释放,挂名的官职,难以继续的生活,令人无法忍受,哀声叹气,渴求上天眷顾。一味的白日做梦绝不可能实现。苏东坡从未嫌弃生活,从不过分渴求美好,从不想要富贵,只求平和淡然。从容的心态便是双赢。苏东坡保持淡然从容,外人觉得再苦,他也从未懊丧。见招拆招,心怀世界,即使身在家中,也必有大为。

      被贬黄州,无所事事,每月只有钱四千五,几近无法生存,也不抱怨,丝丝麻线,铜板串起,挂于案前。每日一百五十钱,日子虽清苦,苏轼虽迷茫,心中却依然拥有一丝希望的火苗。信念便是希望。

      外在困苦,不惧怕,释放智慧,保持淡定,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糟糕可变不糟糕。

    前途虽似蒙上了迷雾,让苏轼摸不透,但他未曾放弃生活。幸好友帮忙,苏轼无偿耕种一块城东的地,一见倾心,命名曰:东坡。雄雄烈火,草焦味弥漫,东坡上燃,一场火,烧毁了杂草,也点点烧去了苏东坡心中的梗,只剩一片逍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不死,充满希望,必会有重获新生之日,逍遥自由便已步入你的怀抱。

        既然决定过好平淡生活,苏轼那尘封已久的干劲便浮出。前往沙湖买一块自己的地。途中遇雨,雨具先行,同行人皆不耐,唯苏东坡淡然处之,甚至有一点兴奋。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问苏东坡为何看淡?保持平和,暂时的困难便无法锁住自己,心中依然自由。

          每天有白天黑夜替换,黑暗总会到来,彼时,淡然是一盏灯,照亮着心膛,给予无限安慰,使心永远不会死去,希望永远驻留。面对困苦,不放弃。保持淡然,自有天地。

    “淡定哥”苏东坡一生坎坷,但那高大的背影已然在我们心中刻下,铭记至千秋永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忧国·忧民

                                                            常州    六年级    蒋雨霏

      “天下之兴亡,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首黄宗羲的古文,正好映了苏轼那颗爱民如子的心。

      国家,是每一个人的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人都要为国家而效力。何况是宦臣呢?老百姓是他们的皇帝,忧国,忧民是大家理所应当的事情。

      “西蜀才子,少怀壮志”。苏轼生于四川眉山,八岁时,苏轼偶然看到《后汉书范滂传》,就立志要成为像范滂一样的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长大后,苏轼真的成为了一名忧国忧民的清官,他“宦海沉浮,济世忧民”:神宗皇帝欲夺百姓饭碗,他前来阻止……

      当时的老百姓还处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起伏不定。他为了人民,为了国家,宁愿牺牲自己,也要造化别人:每天的凌晨四点,他就早早起了床,处理国事;吃饭时,也心不在焉,常常因为民众的矛盾而吃不下饭;到了晚上,即使睡觉了,脑子里还是治国平天下……

      倘若苏轼因为为官的的物质条件好,而急于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那,这么多无辜的百姓该如何生活呢?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皇帝面前,请求革除弊政,讽刺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抗日战争时期,吉鸿昌被日寇收押,他答应了日军,杀了自己,放走全村的人;钱学森在祖国危难时期,想回到祖国,可当时从美国回去属实不容易,于是他千方百计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苏轼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就像甘露洒遍大地;像春风拂过万物;像水善施教化……

      古往今来,只有那些爱民如子、忧国忧民的人才能名传千古,让世人永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守清廉

六年级  泰州市  温佩琳

      “ 淡泊名利,好比清茶一杯,静心正身;务实为民,好比功积如山,德载千秋。"一个人只有做到了自守清廉,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民心政绩,造福百姓。苏轼为官四十年,每到一处都能广交朋友,调查研究;访贫问苦,扶危济困;集思广益,问计民众;科学施政,造福一方。他就是自守清廉的典范。

            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现在社会中,因为仗着自己有权有势走后门,找关系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使    那些贫苦的人接受不到好的待遇。

        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一个人是教师子女,她凭借着父母在学校里面肆意妄为,搞得全校人都不喜欢她,最终她被孤立了。

        苏轼曾在《前赤壁赋》中说过“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讲的就是不是我所拥有的东西,即使是一毫也不能拿。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做人因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崇尚科学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

        不知是为什么,只觉得有了一种内疚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这些我没有真真正正的做到吧。

        其实于谦写的《两袖清风》就可以概括全文,告诉了我们做人必须自守清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千古风流之人-苏东坡     

洪庭威镇江八年级

他,一位宋朝的谦谦君子。豪放的诗词,夸张的风格,广阔的题材,乐观豁达的性格,无不让他那气质儒雅的身姿若隐若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就是苏轼。

他自幼就体现出非凡的学习才能,后随父亲和弟弟去京城赶考,轻松通过欧阳修的测试,随后作品轰动京城。 他的聪慧和好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他有一颗雄心,他想辅佐皇帝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

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他不断被阻挠,不断被朝中各种各样的新党陷害,最后被贬偏远的海南。然而,豁达大度的他,对于此次被贬毫不介怀,这些对于他的雄心壮志来说,实在是微小地不值一提。“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官场的风风雨雨根本无法影响他豁达的心境。

中秋之夜,原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而苏家两兄弟因为朝廷的安排,无法相聚在一起。苏轼饮酒后如痴如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诞生了。千古名句,苏轼不仅表现出了对于弟弟的无尽思念,更是他对于天下所有无法相聚之人的同情与祝愿,他把他那颗豪迈的心送给了正在思念着的人们,将心比心地宽慰着他们。

        苏轼,你的一生有雄心壮志,有豁达的胸襟,心中又装着家人和人民,你轰轰烈烈的一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人。你就是那个千古风流之人,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永垂不朽!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