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自己,五年以后该是什么样子?
读高三的我,是否想过五年以后步入社会的样子?大学刚毕业的我,是否想过五年以后在一个城市站稳脚跟的样子?还没恋爱的我,是否想过五年以后步入婚姻儿女双全的样子?
当然想过。
为什么需要五年的时间呢?
“如果你想走出不一样的人生,做一些不一样的事,那么以五年为期,你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并为之做出持久而坚实的努力,你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人生增量,完成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锻造。”
“五年”是一个规划。
十年、八年变数太大,两年、三年又太短,五年则刚好。若将五年作为一个时间跨度,便意味着你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挫败,经得起嘲讽。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太多人渴望一夜爆红、一夜致富,却从未思考过突如其来的馅饼会不会把人砸死。如此快消费,可以通过时间的检验吗?事实上,真正的大师若非经历无数个痛苦难熬的夜晚,怎能打磨出一身耀眼的光辉来面见世人呢?
流星虽美,终究是一闪而过,留不住刹那芳华。
未来分为“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五年”正好是一个远期未来的长度。
在近期未来视角下,我们可以用更具体的步骤去实施计划。
例如我在效率手册上写下今日提升计划,当翻开手册时,就会提醒自己今日待完成事项。可我每日的努力,在没有远期未来视角的支撑下,只能是一块碎片,无法拼成一张远景图。而远期未来视角,却可以帮助我们通过把握宏观方向来制定明确的目标。
所以,我需要在“五年设想”下,用情境化、具象化的方式构想远期未来,再具体设计可实施步骤,如此一步步地完成人生拼图。
两种未来可以兼得
生活中面临的很多问题是由“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不协调而导致的。
“远期未来”是一个抽象的目标,例如我在手册上写下五年后的目标是要考上CPA,可是当我的“近期未来”遭遇阻碍或替代性活动时(犯懒、拖延症),我会有种种借口逃避学习。如此以来,两种未来的失衡问题会更加严重。
面对“远期未来”我们不应该将重心放在目标的完成与否,而是要去思考并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面对“近期未来”则需要克服主要障碍,即:采取极端措施提高逃避成本。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想去河对岸,则河对岸是你的“远期未来”,此刻你该费脑经思考通过什么途径到达目的地,搭桥或是划船——“近期未来”。如果你选择搭桥到河对岸,当桥建造到一半时,你却累了,想着打会儿游戏或看个电影,此为便利的替代性活动,这个时候你就该断网线或着删电影啦。
所以如何兼得两种未来呢?
1.将远期未来的目标制定的更加具体、可实施;
2.采取极端措施来降低便利性,克制一时的欲望。
人们常常会因看不到远期未来而停下探索的脚步。但这培养的不仅是一种时间视角,更是人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