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妈常说“不吃别人的东西,好丑”。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吃人家给的东西代表好吃嘴馋,这是一丑;二是家里条件差没什么可以分享给别人,吃别人的欠人情,这是二丑。周杰伦的歌“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我也听妈妈的话要做好孩子,每当馋别人的食物时,妈妈的话就是我的行为准则,虽然有时馋的不行。
记得有一次我跟前屋的小姐妹同时帮自家地里拔草,到了中午时分,小姐妹家的饭菜就送到了地头,哎,我妈才回去不久,饭菜会来的晚。饭菜来了小姐妹很高兴,借着吃饭的功夫可以休息一下,有饭吃很开心。她妈打开饭菜盒,一股浓香扑鼻而来,土豆烧肉让我双眼发直,条件反射似的吞了口唾沫。新鲜的土豆片被酱油烧得色泽鲜亮,汤汁上铺了一层油珠,真是有钱人家的饭菜就是不一样,那个时候能买土豆吃的不是一般的好,她爸在镇上供销社工作,是拿工资的工人。真羡慕她家的生活,还嫉妒小姐妹偶尔出来帮忙干活就这么好的待遇,真是没法比。她妈说“你家饭菜来的晚,就先在我家吃一口。”“我不饿,我妈一下就送来的。”这应该是我拒绝吃别人东西的经典版本。口里拒绝,可是眼还是舍不得离开那碗土豆烧肉,看到小姐妹吃得满嘴油,香气不断四溢,压抑肚子中冒出的欲望更难了,我让妈妈教给我的那句话来武装头脑,看看别的地方,再偷偷咽口水,不想让他们知道我眼馋,要装作不想吃不在乎的样子,让人家觉得我懂事。
妈妈送了饭菜又是老三样,我一点吃的热情也没有,想着小姐妹偶尔下地干活还有那么好吃的饭菜,心里不满又只能接受现实。一边吃心里一边想着那土豆烧肉,心想等以后有钱了一定把土豆烧肉吃个饱。后来我总是做土豆烧肉,要满足我那天的愿望,想吃就吃,吃得多了,也没那么稀罕了。
“不吃别人的东西,好丑”维持着妈妈的尊严,听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让我必须要压抑从胃里冒出的欲望,我必须要拒绝,要是妈妈在场的话,她会说“她不会吃的”拒绝别人的好意。现在我不会眼馋吃的,想吃什么就能满足,早就不必谨记妈妈教的这句话了,我会大方的接受别人的分享,不再把馋和人情绑在一起。
我记得我妈还常跟我说“你再不帮我就完了”。爸妈关系不好总吵架,爸爸不管家,都是妈妈撑着,她要干很多事,田地、菜园、还有家务。我早早就被训练出来洗衣做饭,大部分时间我会心疼妈妈辛苦,也愿意帮忙,妈妈总是夸我能干懂事,连村里大伯大妈都羡慕我妈养了能干懂事的好女儿,他们也很喜欢我,对我很友好。
我每天放学就赶紧回家做饭,那些不用回家干活的小伙伴根本不能理解我家怎么有那么多事,她们成群的约着一起在放学路上玩玩打打悠哉悠哉的,我当然不能跟她们一样那么悠闲的回家吃饭。我没时间跟她们一起玩,一个人成了独立大队,有时会感到孤单,有时我也想要朋友想要玩耍,但是想到妈妈的辛苦和需要,我必须得忍着。
妈妈跟我讲这话的时候,有时我感到被需要,觉得自己能干,有自豪感;有时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做的还不够,让我有愧疚感。以至于成年之后,我常常不自觉地把别人的需要和感受放在我之上,总是有愧疚心理;不能表达真实需要,害怕拒绝别人。通过为别人做事表达爱,喜欢付出不习惯接受,付出让我有价值,成为一种强迫模式,严重影响我的身心健康。
小时候觉得妈妈说什么都是对的,所以照着她教导的做。后来我发现妈妈的很多话是偏见和局限的,听妈妈的话有时也会受伤,因为情境在变化,我还守着小时候妈妈的教导,也许对我的成年生活是限制。妈妈的话要听,但不是教条,情境适合就用,不适合的放弃。付出是因为爱,而不是责任和义务,我爱自己开心快乐了,这样的付出才有意义。
我喜欢周杰伦那首“听妈妈的话”,儿时温暖的感觉,儿子小时候也会唱给我听,很幸福。亲子之间的传承就是这样,爱产生理解,对的错的已没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