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开往郴州的高铁上快速浏览了Spenser老师的《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了。(注:原话是:工资代表过去,品牌代表未来。)
一直以来,没有想着去打造个人IP,觉得只要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就可以了。这两年才慢慢醒悟过来,原来平台(公司)再牛X,离开了平台你是谁呢?你能解决哪类人群的哪些需求呢?你如何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呢?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什么样的报酬呢?
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地思考和梳理自己的人生轨迹,讲好自己的故事,包括自己欣喜若狂的时刻、伤心欲绝的悲痛、孤独无助的绝望、毅然决然的冲动、成就感和自信心爆棚时的狂妄,多数的时候“度日如年”:一天是一年的缩影,一年是一天的365次重复,仅此而已。这样的生活,曾经被自视为“平平淡淡才是真”,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以为“故乡的土地上还在流传着曾经拼搏的故事”。曾经年少轻狂,曾经无所畏惧,曾经勇跃农门,誓死捍卫梦想,在外面出人头地,终有一天衣锦还乡。人生匆匆,太匆匆!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啊,乡音无改鬓毛衰,至今依然近乡情怯,不敢休假回去探望父母,终日劳劳碌碌,只为三餐,曾经的梦想呢?
很早就看过经营人生的书,看过理财规划与职业规划的书,看过婚姻爱情亲密关系的书,看过育儿经,如今呢?依旧是平常人一个?曾经的无所畏惧,变成了为明天焦虑。庆幸,自己在一线城市,还会焦虑,不然30岁的未亡人思维能力早已入土。自己曾经写过好几本书,尽管是职务作品,不署名的那种,但是好歹是写过书的。后来有前同事、经管类图书的编辑约稿,因时间问题(或许懒癌症发作)错过了,有人前线一起开发畅销书也放弃了,回头想想,我真的是忙得一点时间都挤不出来吗?
年少叛逆,誓死不上三尺讲台,不做孩子王,30多年弹指一挥间,白云苍狗,现在在深夜时刻认真剖析自己,发现自己的商业讲师梦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从学校讲台转移到了企业培训课堂。讲过多少门课程啊,哪一门才是自己千锤百炼系统梳理的知识与思维体系指南呢?
多年以前,以为上司说过,应科,你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你知道的东西能派上什么用场呢?那是只是觉得,自己只是在读闲书,仙气飘飘,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地气,后来看到有人系统地整理出来了,线上课程大卖,图书热销,依然无动于衷,只是有时想想,如果自己不是太忙,或许自己能做得比别人更好呢?原来,老领导讲的不是我知道的东西无用,而是启发我如何去用好它?这世上真有无用的知识吗?或许有,只是放错地方了,未能有效转化成能力,转化成绩效,转化成财富!仅此而已!
记得读小学到初中的年纪,每次看电视剧,都不忘在大人面前点评荧屏上的故事讲述得不够完美,如果是我来写,开头我会怎么写,结局会如何处理才圆满,于是我获得一个雅号“话匠”(或者是话将?这就是广东话说的“口水多过茶”吧)。年幼腼腆的我,内向害羞的我为什么在那时会突然兴奋手舞足蹈口水乱喷呢?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我?后来,我在儿子身上似乎看到我的过往。也许这是自己的天赋吧?
今天看到Spenser的书,感慨良多,如果早点开始去思考,去演说,去写作,或许我就不是现在的我吧?20岁前,觉得“乾坤大,蛟龙元非池中物”;20到30岁,除了离乡千里,选择坚守在一线城市,一无是处;即将到不惑之年,希望自己能或明白吧。
工资代表过去,品牌代表未来。活在昨天,人就会变得不思进取,因循守旧;活在今天,人生就会短视、肤浅和不知不觉;只有活在明天,以终为始,才能掌握趋势,思想深邃通透,才能真正过好今天;活在后天,人生或许会焦虑迷茫,难以穿透迷雾,明心见性,人要么变成圣人,要么变成疯子!活在梦里,或许就是亿万富翁,年薪几个小目标,哈哈哈,梦醒时分,自行脑补!
过去知道个人就是一家公司,就是一个品牌,然只停留在知上,知而不行,仍是无知。今日开始,知行合一,开始码字,开始讲课,活出真自我!也许,此刻起,我不再是凡人,而是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