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基础上再探索与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和体验.对于本节课的探索和发现,教材非常重视创设问题情境,重现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通过创设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索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的特点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有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思想.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学生能用两点间线段最短解释,而没有同学能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来解释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等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有关的三角形的问题.
3.在探索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4.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探索中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演示洋葱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学生自主主动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洋葱微课,小棒
教学过程:
1:学生用小棒迅速摆出一个三角形,复习三角形有三条边的概念。
揭示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
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
分别拿出3cm,4cm,5cm小棒来摆三角形。
拿出3cm,4cm,6cm的小棒来摆三角形。
拿出3cm,3cm,6cm的小棒来摆三角形。
拿出3cm,2cm,6cm来摆三角形。
学生操作第(3)(4)种情况时,怎么也摆不成三角形,教师让学生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陈诉原因后继续猜长度是3cm,1cm,5cm的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这是有的学生猜能摆成,有的学生猜摆不成。
3:算一算,比一比,能摆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4:带着猜想来验证。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组小棒摆的三角形两边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5:组织学生观看洋葱小微课。
通过观看洋葱微课视频,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分析三角形三边关系。
6:全班共同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应用
练一练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学生动手,观看洋葱微课从不同角度分析三角形三边关系。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