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得以存在的基础,正是那些神奇的、传奇般的内容。
这个观点也是今天在阅读《乌合之众》的时候看到的,主要的上下文是指群众更容易被一些形象化的内容所打动。进而推演出一种文明得以存在的基础,也是由这些具有传奇般的形象组构成的。
这种看法是常有意思的。在看到这种论述的时候,我不禁在头脑中思考了一下,我们的文明中所强调的一些特质,如勤劳勇敢,坚持坚持不懈这些看似抽象的描述,其实都会相对应在头脑中产生出一个具体的形象。如一些普通的不断心情工作的勤劳的人的形象,甚至是那个挖山不止的愚公的形象。正是这些形象,能够更好的表现出我们文明所要展现出的那种特质。
因此,这些具象的形象对于一个文明的组成,对于群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乌合之众》中讨论的群体是缺乏逻辑性以及低智化的。我认为这种论述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群众没有形成逻辑思辨能力的质的飞跃的时候,一个惊心动魄具有感染力的形象,对于一种思想的表达是尤为重要的。就像我们在进行演讲以及做报告的时候都会说,“字不如表,表不如图”。台下的群众以及组成的以及书中所论述的群众,都是不愿意接受文字这种复杂的信息的,更不愿意进行复杂的逻辑化的推理。反而一个形象的图片,以及一个活生生的英雄的形象出现在眼前,是更具有感染力同时也是接受成本最低的。很多操纵群众的政客,他们也是通过把自己塑造成具有某种特质的具体的形象,加上一些具有感染力的外在表现来群众意识的鼓动。相反那些娓娓道来、鞭辟入里的逻辑对于群众而言,接受成本是如此之高,是很难得到群众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