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智慧的母亲在京郊租了块地,体验到原来还可以这样教育孩子……

作者拍摄

“妈妈,你知道’稼穑’什么意思吗?它出自《诗经》。”

我说:“就是农业劳动的意思,边收边种,方生方死。”

芒种那天,我刚刚参加完一个葬礼。之后,便带着两个孩子驾车去我们租的农田里播种。

我比他们还小的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学龄前的我以高山为父、大地为母,终日游荡无碍,除却日月星辰,便见万物生长。时光荏苒,山父地母的教诲在寂静中深深地影响了我,也遗传给了我的孩子。所以,在自然间撒欢儿种地是我们娘仨的共同爱好。

小儿子几天前就念念不忘,“妈妈,我们要把地里的篱笆修一下,还要用砖头搭个桌子。”

我答应着:“儿子,我请了一位给咱们的土地浇水的田姑姑,你可以多跟她学种地,也可以跟姑姑学扎篱笆。”

作者拍摄

这个节气的午后可谓烈日当空,小儿子光着膀子,露着他搓衣板般的肋骨,在太阳下向田姑姑请教。大儿子把我们从别处捡来的枯竹子去掉根部和侧枝,给弟弟准备材料。

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不大会干活,一会儿大儿子手心就磨出了泡,他把砍刀一扔,不愿意干了。

我说:“那你浇水吧。”

从今年春天开始,虽然天气不太热,但基本没怎么下雨,大地干涸得像要着火一样。

其实,我们每周都会有一天过来浇水种地,才不到400平方米的地方,一天都浇不透。

这期间,田姑姑几乎每天都来浇水,她没有浇过的地方,草都不长。我问过田姑姑,这要是在过去,就是大旱了吧?她说:“幸亏面积不算太大,否则那就根本没法浇,浇不过来等死吧!”

作者拍摄

我叫大儿子浇我旁边的地,他却手握浇水软管愣头愣脑地对着我。

“哎哎,你嘛那,你浇我呐,我旁边那片才是。”

“哦,对不起,我没注意。”

“儿子,你换一双鞋,之前放到后备箱的那双。”

“行行行,一会儿就换。”

“那个,弟弟你也换鞋。”

“哥哥,你怎么浇地呐?你不能放低一点?你浇那么高,玩彩虹呐?”

过一会,他又浇到了自己的脚,这双鞋又完蛋了。

作为一个母亲,看着两个调皮可爱的孩子,真的是既暖心又操心。

看到哥哥的鞋,弟弟默不作声地换了双鞋继续扎篱笆。

作者拍摄

过了一会,大儿子又开始了给草浇水,我说:“你能不浇草,专注地浇玉米吗?虽然妈妈留了草,但是草还是不用特意浇水的,你看看那小玉米和狗尾草的区别。”

叛逆期的他有点不耐烦,答道:“我知道啦!”

作者拍摄

那边的小膀爷一声不吭,用一根根竹竿在地上插一溜儿,编织成渔网那样的菱形格子状,中间拦腰再扎一道竹竿用铁丝固定。

午后的阳光晒在他的后背上,瘦小的背影跟肉干似的,让我心疼又喜爱。

作者拍摄

上一次他见到屎壳郎大喊大叫的兴奋样子,还历历在目,此时的他却如入定一般地安静专注。

作者拍摄

我转身对大儿子说:“儿子,你把软管放在该浇的地方,让它自己流水,五分钟换一个地方,这样我们可以再做一件事,来一起挖坑吧,把藏红花和百合种上。”

作者拍摄

我把工具给到他,自己也用铁锹培出一行高出地面10公分的小土堆儿。

“儿子,这叫背儿,知道那俚语’萝卜不大,背儿(辈儿)大’吗?”

“肯定知道。”

我接着说:“有一次你田姑姑教我,种红薯要把土培出背儿来,然后把红薯苗子埋背儿里面,你能想想为什么这样种吗?”

作者拍摄

他一脸茫然,我继续白话:“因为茎块类的作物怕积水,积水容易烂根,别看现在春天干旱,等到了伏天儿,就会积水,但是有背儿的话,水流到两边,不会积在高出地面的背儿上,刚好足够块茎作物的生长。

儿子笑了“咳!那别的块茎类的作物也是这样吧?——萝卜、土豆啥的?”

作者拍摄


作者拍摄

城里长大的孩子虽然容易五谷不分,这不怪他们,他们会举一反三,只是需要多多引导。

“种红薯还有其他诀窍,不然不长红薯只长叶子,这个下次揭秘。现在,你种百合,我种藏红花,好吗?”

作者拍摄

随后我们母子默默地挖坑,四周一片寂静,地气渐渐敛降。夕阳映天时,他已经种了大概五六十个百合球茎,不过开始有点不耐烦了。

“哎呦!妈,啥时候种完啊?蚊子都上来了,你看我满腿都是包。”

“自己数数呗,再估计一下时间,种完了妈妈给你一个惊喜。”

当最后一颗百合球茎被种下,大儿子把工具甩在地上站起来的时候,我说:“儿子,看天空,惊喜在那里!”

作者

此时,天空环240度的红粉泼彩,流火龙行,中有几朵暗云,似这红霞的燃料。我建议大儿子绕到大棚外面,好好地看看这天地交融的景致。

此时,小膀爷完成了十多米长两米高的篱笆墙,过来讨赏。我真的被震撼了,这是十岁孩子的作品?!这孩子在家里洗双袜子都很难得了。

作者拍摄

“太漂亮了!儿子,怎么也得一顿大餐才配得你的劳动。”

小儿子搂着我的腰,肆意卖萌,得意洋洋,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对他而言,只要有大餐,世上无大山。

“妈妈,你知道吗?田姑姑在教我的时候,手上划了两个那么大的口子,第一次一声不吭,第二次还是一声不吭,她太牛了吧!”

“是的,田姑姑很厚道,她会教你很多种地的技能,而且,她一定很喜欢你这个小膀爷。”

“妈妈,下次我给你搭个桌子。”

娘儿俩看着远空的壮美,一脸的幸福洋溢,我们似乎被定格成了逆光的塑像。

作者拍摄

这时,哥哥回来了,他拿起了砍刀,继续加工竹竿,其实他的手上已经磨出泡了。

“儿子,我们该走了。”

“妈,我想把这些竹竿先整理完。”

他的声音非常地柔和,脸上散发着开心的笑容,哪里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我知道他的心被打开了。

“好吧,我们再等一会,妈妈再浇一下今天种的东西。”

作者拍摄

回去的时候,我忍不住深情地拥抱他们。有时成长就发生在当下的一时一事,你不知道这大自然的厚德与绮丽,何时就能让人们的心灵彼此呼应、纠缠、开怀。

做妈妈的,只是这个链接中的一个助缘,放飞孩子,任一切云淡风轻,浑然天成就好了。

俺们娘儿仨开车欢呼着奔向我们的大餐——一顿陕西凉皮儿、油泼面和臊子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